第334章 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1/2)
权三金目不转睛地看着根毛的放大图片,那些细小而密集的根毛让他深感震撼,他轻轻触摸着课本上根毛的示意图,仿佛能感受到根毛在土壤中努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情景;他在课本上认真记下成熟区的特点和功能,还联想到之前学过的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知识,在旁边标注上导管的作用和运输方向。
此时,他的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植株根尖结构模型,各个区域的特点和功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思维之中。他深知,只有深入理解了根尖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明白植株是如何从土壤中获取养分,从而茁壮成长的。带着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权三金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期待着能在这堂生物课上学到更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学生们,一株生长良好的黑麦的根约有1382万条,连起来全长623千米。这些根一共有143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万千米;精确计算表明:这株黑麦所有根的总面积是茎和叶面积的130倍。你们是否知道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老师的话音刚落,原本还有些嘈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同学们纷纷露出思索的神情。权三金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强烈的求知欲,他快速地在脑海中梳理着刚刚学到的根毛和根尖结构的知识,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同学试探性地举起了手,老师微笑着点头示意他们回答。有的同学说这么多根毛可以增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让黑麦能更好地从土壤中获取养分;还有的同学补充道大面积的根能更稳固地扎根在土壤里,防止黑麦被风吹倒。
老师听着同学们的回答,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他接着说道:
“大家回答得都很不错,这些数量庞大的根和根毛,极大地扩大了黑麦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得黑麦能够更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如此发达的根系还能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让黑麦在各种环境中都能站稳脚跟。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深入学习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过程……”
权三金一边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重点内容,他感觉自己的思维就像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欲望愈发强烈,眼神始终紧紧跟随着老师的身影,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们,老师现在问你们一个日常常见的情况,准备移栽的茄子幼苗和黄瓜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请生物课课代表来回答老师的这个问标题。”
教室里气氛再次活跃起来,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讨论着。权三金听到问题后,眼睛一亮,迅速在脑海中搜索相关知识。他想起之前学过的根毛和根尖结构,以及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生物课课代表缓缓站起身,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但又自信的神情,她清了清嗓子,说道:
“老师,我知道。移栽的茄子幼苗和黄瓜幼苗根部带有土团,是为了保护它们的根毛和幼根。因为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如果根毛受损,幼苗就很难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存活。而土团可以保持根毛和幼根的完整性,让它们在移栽后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继续正常生长。”
生物课老师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回答得非常准确!看来大家对今天学的内容掌握得很不错。根毛和幼根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我们在移栽植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它们。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根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具体机制……”
权三金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生物课老师那生动而详尽的讲解,内心深处对生物知识的热爱如同被点燃的火焰,愈发炽热,又增添了几分浓厚的兴趣。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仿佛每一句话都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他满怀期待地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揭开更多隐藏在生物世界中的奥秘,进一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美妙。
“各位学生,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是为了保护幼嫩的根毛,从而更好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权三金认真地将老师的答案补充到自己的笔记中,同时在旁边用红笔标注出关键术语,如“根毛”“吸收水分”“无机盐”等,以便课后复习时重点理解和记忆;他翻动着笔记本,发现自己的笔记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几页,每一页都记录着他今天在生物课堂上的收获与思考。
权三金一边整理笔记,一边回想着课上老师讲的每一个细节,脑海中不断闪回着根毛在显微镜下的细微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像精密探针一样深入土壤,完成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权三金不由自主地在纸上画出根尖的结构示意图,仿佛想将这些知识点牢牢记住。他的动作细致而专注,笔尖在纸上轻轻勾勒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的轮廓,每一笔线条都透露出他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
“学生们,刚刚老师给你们讲解了‘幼根的生长’,知道了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以及伸长区细胞的迅速伸长使根长长;现在老师来讲讲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枝条的发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词写的是春天的柳树,枝条细长柔软,随风摇曳,生机勃勃;那有哪位学生知道垂柳的枝条是如何生长的呢?”
教室里原本嘈杂的声音在那一瞬间突然消失了,仿佛时间都停滞了片刻,随后,这种寂静被打破,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地讨论起来,声音虽低,却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权三金微微仰起头,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在追寻着某种灵感,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透露出他内心的活跃与专注。他联想到之前在生物课上所学的植物生长相关知识,那些关于光合作用、细胞分裂、营养吸收的复杂概念,在他的脑海中如同拼图般快速地拼接、分析着,每一个知识点都被他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条。
过了一会儿,一只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是班里一个平时就爱钻研生物知识的同学。他站起来,声音清脆而自信地说:
“老师,垂柳的枝条生长应该和芽有关,芽里有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让枝条长长。”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眼中满是鼓励:
“回答得很有思路,不过还不够全面。大家再想想,除了芽能让枝条长长,还有其他因素吗?”
权三金听到老师的话,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好像捕捉到了什么关键信息。他想起之前观察植物时,发现有些枝条上会有侧芽,这些侧芽也会发育成新的枝条。于是,他鼓起勇气,缓缓地举起了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