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孙悟空之女降临:天庭灾难大升级 > 第355章 最后一口锅,留给明天的人!

第355章 最后一口锅,留给明天的人!(1/2)

目录

东岭老桃树下的土松得正好,孩子们的竹篮早被装得满满当当——碎陶片沾着灶灰,旧锅铲磨得发亮,连二郎神漏的那颗铁钉都系了红绳。

孙小朵站在树影里,看阿秀踮着脚往篮底塞最后一把野菊花,突然扯了扯嗓子:“都围过来!今天咱们要办的,是比过年放鞭炮还金贵的事!”

孩子们“轰”地围作一圈,发梢沾着晨露的小脑袋挤成毛栗子。

盲童阿福攥着竹篮边,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小朵姐,是要埋宝贝吗?”

“是埋宝贝。”孙小朵从怀里摸出块巴掌大的旧锅片,边缘磕得坑坑洼洼,却被她擦得能照见人影。

这是她从花果山老猴精那讨来的,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这锅片跟着猴儿们在炼丹炉里滚过,后来被压在五行山下三百年,再后来又跟着取经人在野地里支过灶——最神奇的是,有回孙小朵把耳朵贴上去,竟听见个软乎乎的女声说:“慢火熬粥,别烫着小朵的手。”她猜那是母亲的声音,可谁也没见过齐天大圣的夫人,便当是自己听错了。

“这锅片啊,”她蹲下来,让锅片离阿福的耳朵只有三寸远,“它听过千万人的梦。灶王爷说梦要传着听,今天轮到你了。”

阿福的手指颤得像被风吹的草叶。

他摸索着接过锅片,冰凉的陶片贴上耳尖时,突然抽了抽鼻子:“有、有甜香!”

“那是糖藕!”阿秀立刻喊起来,“我奶奶昨天说要煮糖藕!”

“它说……今晚有糖藕吃!”阿福的眼睛倏然睁开——虽仍是灰蒙蒙的,却亮得像落了星子。

孩子们哄笑成一团,阿福跟着笑,嘴角沾了草屑。

孙小朵望着他发亮的眼睛,喉咙突然发紧。

她想起昨夜在灶前,阿福摸黑给她递过一个烤红薯,手背上还留着被灶火烧的疤。

原来“共信”不是神仙赐的金印,是这些沾着烟火气的耳朵,能把“可能”听成“一定”。

“好了好了,埋锅!”萧逸的声音从桃林边飘过来。

他抱着块青石板,发梢还沾着村塾的粉笔灰——方才他刚在墙缝里塞了张纸条,写着“若有人问谁写了《言律三则》,就说是个爱听锅响的傻子”。

此刻他把石板往坑边一放,石板底下压着本抄得工整的《言律三则》,纸页边缘染着淡淡的墨香。

小金猴从他肩头蹦到坑沿,尾巴卷着半颗桃核,冲萧逸挤眉弄眼。

萧逸刚要戳它脑门,忽听屋顶“咔嗒”一声——抬头望去,村塾的瓦脊上,那猴儿正蹲成毛球啃桃,桃汁顺着下巴滴在青瓦上,倒像谁故意画的红梅花。

他忽然笑了:最好的传承,大概就是让人以为这些规矩、这些道理,本就是土里长出来的。

井畔的韦阳听得见这边的动静。

他拄着竹杖,看两个小娃抬着个陶坛往井边挪——那是新砌的“记忆坛”,坛身还沾着湿泥。

他轻轻翻开怀里的《失名录》,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着名字:修渠时累死的老张头,赈灾时捐粮的王寡妇,连当年给唐僧送过一碗水的小沙弥都在里头。

他摸了摸坛底的油灯,火苗舔着灯芯,暖融融的。

“韦爷爷,要放进去吗?”抬坛的小娃喘着气。

韦阳点头,将《失名录》轻轻放入坛中,又覆上块灶岩石盖。

岩石上还留着当年砌灶时的指印,粗糙得像老茧。

一名老兵凑过来,脸上的刀疤跟着皱纹动:“以后还要记吗?”

“不用记名字。”韦阳点燃油灯,轻轻放进坛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