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814集:长远规划细研讨

第1814集:长远规划细研讨(1/2)

目录

手机屏幕还亮着,文档里那句“我们”静静停在光标前。刘好仃没急着关机,而是把打印好的《五年发展构想》抽出来,顺手夹进文件夹,起身时带起一阵风,吹动了桌上那份沾着油渍的技术趋势清单。

他拎着保温杯走进会议室,赵磊已经坐在角落翻资料,王芳正往本子上写什么,孙雯则把几份问卷草稿摊开在桌边。没人说话,但气氛不像开会前的紧张,倒像是老朋友碰头前各自整理思绪。

刘好仃把文件分发下去,坐到主位,开门见山:“昨晚写的这个东西,你们都看了吧?别客气,有哪条觉得不靠谱,现在就说。”

赵磊抬头:“第一条说每年推一项实用改进,听着不多,可咱们现在连专人负责研发都没有,靠谁来推?”

“你。”刘好仃笑了笑,“不是让你一个人干,是得有人牵头。你现在就在做技术追踪,下一步就是把看到的变成能用的。”

王芳插话:“市场这边我也想问,你说拓展个性化产品线,客户确实提得多,可真让他们下单,八成还是选标准款。咱们搞定制,会不会自嗨?”

“不会。”刘好仃摇头,“他们嘴上不说要,但一问透光度、颜色、边框材质,眼神就亮了。这不是需求藏得多深,是咱们一直没给出口子。”

孙雯合上笔记本:“人力这块我也有点担心。新人培训体系升级听着好听,可现在师傅们自己都忙得脚不沾地,谁有空带人?而且离职的多是年轻技工,说明咱们留人方式也得变。”

“所以这不是一条条命令,是问题堆在一起,得一起解。”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重新画了个三角,“研发、市场、人才,谁先动都不行,谁不动也不行。咱们得像拧螺丝,一圈一圈慢慢紧。”

赵磊若有所思:“就像上次环保升级,也是先小范围试,没问题再铺开?”

“对路了。”刘好仃点头,“这次也一样。比如定制透光度,咱们不一口气接五十单,先挑五个愿意尝鲜的客户,从下单、设计、生产到安装全程走一遍,看看卡在哪。”

王芳眼睛一亮:“我可以把这些客户当成‘种子用户’,定期回访,听听他们吐槽什么。”

“这词好。”刘好仃记下来,“‘种子用户’,比‘试点客户’听着亲切多了。”

孙雯笑出声:“您这是打算让玻璃厂改名叫‘用户体验中心’?”

“改不改名不重要,”刘好仃也笑了,“关键是得让人觉得,咱们不是只会造玻璃,还会听人说话。”

赵磊低头在本子上划拉几笔:“要是按这个节奏,技术这边我可以先列三个方向:自清洁涂层、调光材料、还有轻量化边框。每个都查过公开专利,不算冷门,但也没几家真落地。”

“那就先盯住这三个。”刘好仃说,“你下周交个对比表,重点看两点:一是咱们现有设备能不能改出来,二是成本能不能压到客户能接受的范围。”

王芳举手:“我这边除了约客户聊天,还想加个动作——把最近半年所有售后反馈里的‘希望’‘建议’类留言全扒一遍,归类整理,说不定能挖出些没想到的需求。”

“干得好。”刘好仃竖起大拇指,“以后每月更新一次,贴在食堂门口,让大家都知道客户到底想要啥。”

孙雯翻开问卷草稿:“匿名问卷我准备设五个问题,最关键是最后一道:‘如果你要离开,是因为什么?’选项不设‘薪资’‘加班’这种老套的,换成‘学不到新东西’‘感觉没被重视’‘不知道下一步去哪’。”

刘好仃听得认真,最后点点头:“这题扎心,但也得问。咱们不能光想着怎么让人进来,还得琢磨怎么让人留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