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小城市的人 > 第392章 站位

第392章 站位(1/2)

目录

省发改委主任办公室,陈志邦正低头批阅着文件。宋黎民坐在对面的客椅上,平静地汇报着关于一批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初审意见。

他的语调平稳,逻辑清晰,但在几个关键项目的安排和资金流向上,提出了一些与陈志邦惯常做法略有出入的、更强调程序和透明度的建议。这些建议精准地刺在一些模糊地带的外围,既不越界,又隐约地表明了某种存在。

陈志邦没有立刻回应,他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部,脸上挂着惯有的、温和而模糊的笑容。

他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人,来固定资产投资处半年,低调、勤勉,能力出众,挑不出一点毛病。但越是完美,就越说明问题。他背后的那尊“大佛”,以及把他安插到这“经济第一处”的深意,让他越发确信,宋黎民不仅仅是来镀金的,他带着某种特殊的使命。是胡长生的意思吗?他还在猜测和揣摩。

“黎民处长的工作很细致,考虑得很周全。”陈志邦开口了,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厚重的压力,“不过啊,发展改革工作,有时候不能只算经济账、程序账,还要算政治账、大局账。有些项目,早一天落地,早一天见效,就是对全省大局早一天的贡献。中间的些微环节,要学会灵活处理。”

他说话时,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宋黎民的眼睛,像是在欣赏一件有趣的瓷器,试图找出上面最细微的裂纹。

宋黎民微微颔首,并没有被对方的职位和气势压垮,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对抗情绪,只是谨慎地回应道:“主任说得对,大局观确实至关重要。我的想法是,正是在确保程序绝对严谨、经得起任何检验的基础上,项目才能真正行稳致远,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本身也是对大局负责。”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认可了领导的指示,又坚守了自己的底线,把“风险”二字轻轻点出,犹如绵里藏针。

办公室里出现了一瞬间的沉默,只有窗外的城市噪音隐隐传来。

陈志邦眼中的笑意更深了,还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他端起瓷杯,吹开表面的茶叶沫,呷了一口,没有回应宋黎民刚提的意见,而是话锋一转起了别的话头:

“对了,黎民,最近批文积压不多吧?前两天碰到昌建集团的邝总,他还跟我问起,他们那个生物科技公司的新建项目,报告递上来有些日子了,不知道进行到哪一步了,有没有遇到什么卡壳的地方?”

他语气轻松,像是老朋友之间帮问一句。昌建生物科技项目,投资不算顶级,但关乎邝建华产业升级的战略,陈志邦点名此事,既是通气,也是试探宋黎民处理具体事务的态度和分寸。

宋黎民心中了然。这份报告他仔细看过,项目本身符合方向,但细节粗糙。他身体微微前倾,回答得清晰而专业:

“主任,昌建生物科技的项目报告正在处里审核。目前看,主要是一些技术性材料需要补充。特别是项目能耗测算和他们的远期产能规划之间的匹配度论证还不够充分。”他顿了顿,语气平和但指出了关键,“这方面的数据如果不够扎实,未来项目建成后,要么产能受限造成投资浪费,要么就可能面临能源指标超标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情况,后续处理起来都会比较被动。”

陈志邦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哦,是这个问题。能耗指标确实是个大前提,马虎不得。邝总他们搞企业,有时候步子迈得大,前瞻性是有了,具体论证上确实容易粗线条。你让他们把材料补扎实了再报,是对的。”

他轻描淡写地就把“卡壳”定义为了“需要补充材料”,并顺势认可了宋黎民的处理方式。这件事不大,他犯不着为这个和宋黎民较劲,反而显得自己不支持规范管理。

他的笑容重新变得热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