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轱辘杆子 > 第220章 声名远扬

第220章 声名远扬(2/2)

目录

"爸,我有个想法。"梨生放下筷子,"咱们是不是把青山注册了?'青山梨膏糖'这个名字得保护起来。"

王轱辘点点头:"早该办了。还有配方公开的事。"

"这事交给我吧。"梨叶自告奋勇,"我大学同学在知识产权局工作,可以帮我们加快审批。"

沈雅琴给每人碗里添了块豆腐:"你们啊,别光顾着事业。马上过年了,家里也该准备准备了。艾米丽父母不是说要来中国过年吗?客房得收拾出来。"

梨生笑着点头:"姥姥您放心,他们下周的飞机。艾米丽特意嘱咐我,说她爸爸特别想尝尝您做的腊肉。"

夜深了,雪又开始飘落。王轱辘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簌簌的雪声。沈雅琴端来热水给他泡脚,温热的水流舒缓着酸痛的关节。

"雅琴,你说咱们合作社,真能做成大品牌吗?"王轱辘突然问。

沈雅琴手上动作不停:"怎么不能?你王轱辘想做的事,什么时候没做成过?"她抬头看了一眼王轱辘,"不过啊,咱们得量力而行。你这身子骨,可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拼命了。"

王轱辘握住雅琴的手:"有你在旁边盯着,我想拼命也拼不了啊。"

第二天,雪停了,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合作社的院子里,社员们正在清扫积雪。见到王轱辘来了,大家纷纷围上来道贺,都说看了报纸上的报道,脸上有光。

老支书拄着拐杖走过来,笑呵呵地说:"老王啊,这下你可给咱们青山村争了大脸了!昨天县里老周打电话,说要把咱们村列为明年'美丽乡村'的重点扶持对象。"

王轱辘笑着摇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办公室里,梨生正在接电话,见父亲来了,连忙捂住话筒:"爸,是省食品研究所的专家,想跟咱们合作开发梨膏糖的新品种。"

王轱辘眼前一亮:"问问他们能不能来实地考察,咱们当面谈。"

接下来的日子,青山村合作社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各方的关注。县里的领导来了,省里的专家来了,甚至还有外省的考察团。王轱辘虽然身体不便,但每次重要接待都亲自出席,坐在轮椅上侃侃而谈,讲述着这个小山村的创业故事。

李大勇的农资店也跟着火了起来,周边村庄的合作社纷纷来采购,顺便取经。这个往日里大大咧咧的汉子,如今也学着穿西装打领带,人模人样地给人家讲"青山模式"。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合作社召开了年终总结大会。院子里张灯结彩,摆满了桌椅板凳。除了本村社员,还有来自周边三个合作村的代表,足足坐了二百多人。

王轱辘被推上台,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清了清嗓子:"今年是咱们合作社成立以来最好的一年,销售额比去年翻了两番..."

他详细汇报了一年的成绩和不足,然后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明年,我们要做三件事:一是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二是扩建厂房,提升产能;三是开发新品,丰富产品线。"

掌声如雷,久久不息。散会后,合作社准备了丰盛的杀猪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其乐融融。

李大勇喝得满脸通红,举着酒杯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我提议,敬老王一杯!没有他,就没有咱们的今天!"

众人纷纷举杯,王轱辘也端起茶杯回敬。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他的表情变得异常精彩。

"怎么了?谁的电话?"沈雅琴关切地问。

王轱辘深吸一口气:"央视农业频道,说要来采访我们,作为春节特别节目。"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接着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老支书激动得胡子直抖:"了不得啊,了不得!咱们青山村要上央视了!"

除夕夜,王轱辘家的院子里格外热闹。除了自家人,还有李大勇一家和老支书。艾米丽的父母也从澳洲来了,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手势和笑容,交流得倒也愉快。

电视里正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突然画面切换到了青山村的航拍镜头。随着主持人的介绍,合作社的全貌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镜头扫过车间、仓库,最后定格在王轱辘坐在轮椅上指导生产的画面上。

"爷爷,那是你!"王思远指着电视大喊。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短短三分钟的报道。当画面切回演播室时,屋里爆发出欢呼声。艾米丽的父亲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文说:"中国,了不起!青山村,了不起!"

王轱辘和沈雅琴相视一笑,在桌下悄悄握紧了彼此的手。窗外,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青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