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轱辘杆子 > 第221章 生命的重量

第221章 生命的重量(2/2)

目录

"跟孩子们谈得怎么样?"她在旁边的藤椅上坐下。

王轱辘长舒一口气:"都说开了,心里踏实多了。这些年,我总怕他们不理解合作社对我的意义。"

沈雅琴握住丈夫的手:"傻话,孩子们怎么会不理解。梨叶那天还跟我说,她记得小时候你经常带她去合作社,一边工作一边给她讲故事。"

月光下,两人的影子在地上交叠。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夜的宁静。

第二天一早,梨生敲开了父亲的房门。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眼圈有些发红。

"爸,我昨晚一夜没睡,写了个东西,您看看。"梨生把文件递给父亲,"这是关于合作社未来发展的规划,里面特别强调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王轱辘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起来。文件很厚,足有十几页,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不改变核心价值的前提下,推动合作社现代化发展。最让他感动的是最后一章,标题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写得好。"王轱辘合上文件,声音有些哽咽,"比我想的还要周全。"

梨生蹲下身,平视着父亲:"爸,我想把这份规划做成铜牌,挂在合作社大堂最显眼的位置。让每一个加入合作社的人都知道,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沈雅琴在一旁抹眼泪:"好孩子,你爸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不是把合作社做得多大,而是把你们教育得这么好。"

吃过早饭,梨生和梨叶去合作社上班了。王轱辘让沈雅琴推着他去了趟后山,那里有李青的墓地。

初春的山风还有些刺骨,但阳光已经很温暖了。王轱辘坐在轮椅里,看着沈雅琴仔细清理墓碑周围的杂草,摆上新鲜的水果和糕点。

"李青啊,孩子们都长大了。"王轱辘轻声说,"合作社现在可红火了,上过省报,还上过央视呢。你要是能看到,该多高兴..."

沈雅琴点上一炷香,插在香炉里:"丫头,你放心。轱辘把孩子们教育得很好,合作社也会一代代传下去。"

下山时,王轱辘的心情格外轻松。路过梨园,他看到工人们正在修剪枝条,为今年的丰收做准备。新抽的嫩芽在阳光下泛着绿意,充满生机。

回到家,王青山和王思远正在院子里玩耍。见到爷爷回来,两个孩子立刻围了上来。

"爷爷,爸爸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合作社工作,是真的吗?"王青山仰着小脸问。

王轱辘摸摸孩子的头:"那得看你自己想不想去。不过啊,合作社是咱们家的根,记住这个就好。"

王思远举起手中的玩具拖拉机:"我以后要开大卡车,帮合作社送货!"

沈雅琴被逗笑了:"好好好,咱们思远最有志气。"

下午,合作社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省农业大学的教授,专程来考察青山村的合作模式。王轱辘亲自接待,详细介绍了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王理事长,您的经验非常宝贵。"教授认真记录着,"我们想邀请您担任客座教授,定期给学生讲讲农村合作社的实践案例。"

王轱辘有些意外:"我这把年纪,又没文化,能教大学生什么?"

"您有最宝贵的实践经验。"教授诚恳地说,"现在的大学生缺的就是这个。"

晚上,王轱辘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梨生和梨叶都极力支持,说这是宣传合作社的好机会。只有沈雅琴有些担心:"你那身体,经得起来回折腾吗?"

王轱辘拍拍妻子的手:"一个月就去一次,不碍事。再说,我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咱们青山村的经验。"

夜深人静时,王轱辘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风吹梨树的沙沙声。沈雅琴在他身边熟睡,呼吸均匀而平静。他想起白天在墓前说的话,想起孩子们坚定的眼神,想起教授诚恳的邀请,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一生,他完成了对妻子的承诺,尽到了对乡亲们的责任,也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给了下一代。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呢?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地上画出一道银色的线。王轱辘轻轻翻了个身,闭上眼睛。明天,合作社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青山村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而他,将会继续见证这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