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密码惊魂:钱壮飞传讯与生死转移(1/1)
4月25日的南京,天还没亮,中统机关的办公室里就亮着一盏灯。钱壮飞坐在桌前,手指飞快地翻着密码本,额头上的汗滴落在电报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桌上摆着五封从汉口发来的加急电报,每一封的开头都写着“绝密”。
钱壮飞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顾顺章叛变的消息太突然了——顾顺章是中央特科的负责人,掌管着所有地下机关的地址、人员名单,甚至连第三国际远东局的联络方式都知道。一旦这些情报落到国民党手里,上海的中共中央将面临灭顶之灾。
“徐主任还在上海鬼混,这时候要是不把消息传出去,就晚了!”钱壮飞迅速将电报内容译成中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电报放回信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他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凌晨四点,离上班时间还有三个小时。他赶紧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潮病重速返”五个字——这是他与天津地下党胡底约定的暗号,一旦出事,就用这句话让胡底立刻撤离。
他把纸条交给女婿刘杞夫,刘杞夫抓起外套就往外跑。钱壮飞看着女婿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又拿起电话,拨通了上海的号码——他要确认李克农是否在家,可电话响了半天,没人接听。
“不行,不能等!”钱壮飞拿起密码本,塞进公文包。他知道,自己不能离开南京太久,否则会引起怀疑。他锁好办公室的门,快步走向车站,决定亲自去上海一趟。
与此同时,上海的李克农正焦急地等着消息。他前一晚收到胡底发来的“潮病重速返”的电报,就觉得不对劲,一直守在电话旁。直到凌晨五点,刘杞夫终于赶到他的住处,递上钱壮飞的纸条。李克农看完,脸色骤变,抓起外套就往陈赓的住处跑。
“陈赓同志,不好了!顾顺章叛变了!”李克农推开门,气喘吁吁地说,“钱壮飞同志译出了电报,顾顺章要供出咱们在上海的所有机关,蒋司令让特务三天内把中央一网打尽!”
陈赓刚从外面回来,听到这话,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伍豪(周恩来)的号码。伍豪正在起草文件,接到电话后,立刻召集中央特科的同志开会。“所有人立刻行动!”伍豪的声音冷静而坚定,“中央机关、江苏省委、第三国际远东局,所有秘密据点全部转移;与顾顺章认识的同志,马上搬家,切断所有联系;大同幼稚园的孩子,让董健吾同志立刻转移,不能留下一个人!”
会议结束后,上海的街头突然多了许多匆匆奔走的人。有的抱着文件往隐蔽点跑,有的帮着老人孩子搬家,有的则在街头放哨,盯着每一个可疑的身影。
此时的汉口,王至诚正躲在江边的一艘小火轮上。他看着窗外的码头,特务们正在挨船搜查,嘴里喊着“抓共党”。船老大走过来,递给他一件粗布衣服:“先生,换上这个,一会儿到了上海,我带你从后门走。”王至诚点点头,刚换好衣服,就看见一个穿学生装的年轻人跑上船,四处张望。
“请问是王至诚同志吗?”年轻人走到他面前,递上一张纸条,“我是金剑啸,左联的成员。钱壮飞同志的家人被特务抓了,组织让我来找你,想通过文艺界的力量,给国民党施压,把人救出来。”
王至诚接过纸条,上面写着钱壮飞的女儿、女婿和儿子被关押在南京的看守所。他心里一紧——钱壮飞为了传递情报,把家人留在了南京,现在却身陷险境。“我知道了。”他对金剑啸说,“到了上海,我立刻联系左联的同志,咱们一起想办法。”
小火轮缓缓开动,朝着上海的方向驶去。王至诚站在船头,看着汉口的影子渐渐消失,心里满是感慨——顾顺章的叛变,差点让中共中央毁于一旦,可正是因为有钱壮飞、李克农、伍豪这些同志的舍命相护,才保住了革命的火种。
而南京的中统机关里,徐可均正对着钱壮飞留下的信发呆。他看着信里写的自己的丑事,气得浑身发抖,却不敢上报蒋司令——他怕蒋司令追究他玩忽职守的罪,更怕钱壮飞把他的事捅出去。最后,他只能下令把钱壮飞的家人关押了一段时间,然后悄悄放了——他不敢赌,也赌不起。
4月26日清晨,上海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街头。伍豪站在隐蔽点的窗户前,看着外面平静的街道,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特务们昨天搜查了一整天,却连一个中共机关的影子都没找到,只能悻悻而归。顾顺章跟着蔡孟坚从南京赶到上海时,看到的只是空荡荡的房间,气得直跺脚:“抓不住伍豪了!抓不住了!”
虽然这场危机暂时解除了,但顾顺章的叛变还是给中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恽代英同志本来即将出狱,却因为顾顺章的指认,被杀害在南京雨花台;上海等地的地下党机构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同志被捕牺牲。可即便如此,中共的火种并没有熄灭——那些幸存的同志,带着失去战友的悲痛,继续在黑暗中奔走,为革命的胜利而奋斗。
王至诚抵达上海后,立刻联系了左联的同志。他们通过报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关押钱壮飞家人的真相,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不得不释放了钱壮飞的家人,却始终没有让他们与钱壮飞团聚。钱壮飞此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可他从未后悔——他知道,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更多同志的安全,换来了革命的希望。
1931年的春天,对于中共来说,是一个寒冷而又充满希望的季节。顾顺章的叛变,让他们看清了叛徒的丑恶嘴脸,也让他们更加团结;钱壮飞等人的忠勇,让他们明白,只要心中有信仰,哪怕身处险境,也能为革命闯出一条生路。而王至诚带着林祥谦的事迹材料,带着对战友的敬佩,继续踏上了革命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