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去杜家祠堂:再遇杀人王(1/2)
杜家祠堂坐北朝南,混合结构,二层小楼。该祠堂五开间门面,前后三进,祠堂前有白石牌坊,门口立着一对1.7米高的大石狮。杜家祠堂,又名杜氏藏书楼、杜宅,是杜氏宗祠的一部分。
王至诚观其外立面气势恢宏,里面一定更为别致。王至诚正愁怎样进去,幸运地遇上上海“杀人王”王亚樵。由于他们曾经认识,王亚樵觉得王至诚不过一个文墨先生,就给他一张请柬。
从王亚樵口中获悉,杜月笙依靠黄金荣发家,但二人多年来既有互相帮助又有互相竞争。今日帮杜月笙筹备的总务主任就是黄金荣和虞洽卿,剧务主任是张啸林。王亚樵找到杜月笙的儿子,有他亲自安排,王至诚和王亚樵顺利到了内部。
里面布局简洁明快,有会议室、休息室、藏书室、壁炉等,装饰考究,工艺精巧,风格中西合壁。但王至诚欣赏的是匾额、对联上的书法,王至诚从里走到外面,但从匾额就能想象得出当时的奢侈隆重和无限风光:
国字号政要送的牌匾,排成长长的队伍,以国字号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司令送的《孝思不匮》最为显眼。蒋司令除以总司令名义,送一方“孝思不匮”的大匾额外,还以“主席”的名义送了一幅祝词。
朝野显要送匾额的不少。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贺:世德扬芬;实业部部长孔祥熙贺:慎终追远……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贺:敦仁尚德;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曹锟贺:俎豆千秋;前北京国民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贺:望出晋昌;前北京国民政府将军吴佩孚贺:武威世承。
王至诚一边看一边往外走,又见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贺:慎终追远。连日、法都送了匾额,其中有法国驻沪领事馆领事甘格林贺:东方望族;日本驻沪日军司令坂西利太郎贺:明德之后……最后,王至诚找到国学大师章太炎贺:武库遗灵。
王至诚只是不见张学良送的匾额,几步来到章太炎为祠堂题写的碑文。两旁摆满了多年来各界赠送杜月笙的十几把“万民伞”。匾额和伞穿插其间,使杜的威势更加显赫。
难道张学良有什么急事?还是被挡在了路上。王至诚的担心不是多余,当时租界当局连中国的武装军警从来不许通过。即使蒋司令去上海法租界公馆时,也只能带便衣警卫。为了典礼,杜月笙通过关系,杜月笙准备了15辆轿车和150辆人力车,仍嫌不够,又派出一艘客轮,载2000人从黄浦江外滩直驶高桥去接客人。这更是租界当局破例给杜月笙的“殊荣”。眼下,连整队整队的中国武装都可以从租界鱼贯而过,身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怎么会不来呢?至少送一个匾额吧。
“至诚兄!”王至诚听到熟悉的声音寻找说话的那个人,发现留着分头、戴着眼镜、露着一对虎牙朝自己微笑的金剑啸,加快步子赶了过去,惊喜地说:“原来是梦尘兄,没想到在此见到你。”然后望着金剑啸手里的卷轴问:“你也来‘送’贺礼的?”
金剑啸笑了笑说:“和至诚兄一样。”
王至诚知道金剑啸看似祝贺,实则另有更重要的使命,把他叫到一边说话:“请移步说话。”
二人走到僻静处,王至诚问:“我去过新华艺专找过你,听说去上海艺术大学教育系图工科三年甲级去了,那可在中共和左联领导下,还是处处小心。”
金剑啸说:“今年6月初,上海艺术大学被反动当局盯梢,不久将被查封,为了继续留在上海学习,想通过杜月笙的关系……”
说话间走过来一位青年人,王至诚并不认识,离开了金剑啸。
这青年人是上海中共的一名地下党员,受党组织的派遣前来,交代一个任务:“梦尘速回哈尔滨,在道里中央大街有一个俄国人办的地方法院公证人事处,你可以当文牍员,继续以文学、书画青年的身份做掩护,开展那里的工作。”
王至诚离开金剑啸后,来到一根柱子下的椅子上坐下,呆如木鸡地望着金剑啸年轻的背影,一种感慨油然而生……
“王至诚先生!”王亚樵突然站在王至诚的前面说,“想什么呢?喊过三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