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雇佣兵是有奶就是娘的“兵痞”(2/2)
宋代规定,“非军籍之家,不得置兵器三十件,护丁不得持仗巡村”。明代更狠,规定“商贾之家聚徒械巡者,按盗论”,也就是说,你敢组织雇佣兵护商队,被官府看见了就是图谋不轨、准备抢道。
雇佣兵一多,就意味着“武装私势力”。在古代,这是极其敏感的事。你自己可能还沉浸在“我是老板、他们是员工”的幻想里,地方官却已经把你当成“潜在割据势力”了。
雇佣兵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他们没有编制、没有长期保障,也不相信你会保障他们的未来。他们只看眼前银子。
你想让他们为你死战,得不断加薪加赏;但你银子是有限的,迟早要断。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兵比风还飘,比水还滑。
今天你让他们守山头,他们点头;明天山头被围,他们跑得比你快。有时你还没下命令,他们就已经开溜了。更惨的是,他们可能会顺便把你库房扫荡一空。
古代雇佣兵最擅长的技能不是“死战不退”,而是“灵活跳槽”。打不过就跑,跑了就散,散了就抢,抢完就投靠别人。
兵痞化、军匪不分是雇佣兵常态。
历史上,许多雇兵就是后来的匪徒。因为他们有武力,却没有纪律;有战斗经验,却没国法约束;他们能打、敢杀,但从不受控。
最典型的例子是明末辽东边军——一旦断饷,就全变“兵痞”:抢村庄、绑富户、勒商旅。朝廷派人围剿,能杀的杀,杀不了的只能收编。
而你招的雇佣兵,没有法律约束、没有身份绑定,你根本没手段控制他们。他们不听你的命令,也不受你的处罚。他们怕谁?怕朝廷的刀,不怕你的嘴。
你要是胆敢拖欠饷银,他们就把你当成提款机;要是你还嘴硬,那就当你是练刀靶子。
你以为人越多越强?错了。在没有完整军制和训练系统的古代,兵的数量越多,后勤负担越大,战斗力反而越弱。
很多军队从“二百勇丁”变成“八百雇兵”后,战力立刻崩溃。因为后勤跟不上,粮饷分不清,纪律瓦解,指挥失灵。
而且人多意味着矛盾也多——谁先吃饭、谁领多少饷、谁休假、谁守夜?你处理不好,一个小摩擦就能演变成全队哄抢。
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是“雇了一支军队”,而是“喂养了一窝虎狼”。你想掌控他们?对不起,他们从没把你当过主子。
在古代,没有国家税收、漕运系统、仓储网络、铸币权力和军令系统,你发不出足以养兵的粮饷,你也控制不了雇来的士兵。
你不是真皇帝,不是真藩镇,不是真节度使,你连“临时主公”都算不上。你能拿出一笔银子招来十几人,那也只是“暂时合作”,不是“死忠军队”。
一旦粮草不继、局势不利、对手给价更高、内部生变,你就会成为他们第一个下手的人。
雇佣兵不是你翻身的工具,是你破产的起点。粮饷的深坑,能活着爬出来的,只有极少数人——而这些人,从来都不是孤身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