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诊所核验现场2(1/2)
车子一路向北,路上挂斗汽车多了起来,田野里已经有人开始收秋,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建春哥,你们这边儿有钢厂吗?”
小赵同学看到拉焦炭、煤块、偶尔还有拉钢材的挂车咣当咣当的错车而过。
“有。”
田建春看一眼路边停着的一辆挂斗车,司机在
“那你们这边很富裕吧?”
“这个钢厂不是咱们县里的,跟咱们没关系!人家是京市的,里面所有的人都是京市的户口。”
田建春盘算着时间,也就是这两年,凤北县开始打起了京市矿山的主意,不能你在我院里、用着我的锅灶柴火炖肉熬鱼,我们只能闻闻味道,连口汤都喝不上!
关键这鱼和肉,也是我地里产的,连一毛钱都不给!
田建春想到这里,笑了笑,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但是政\/治\/和权\/\/利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想到这里,再联想到凤北县工业的发展,继而他想到了那个新建的敷料厂,以及后来不断壮大的钢铁、矿山、地产相关的产业,反观凤北县的医疗产业,除了那两家药厂、以及县医院、中医院之外,其他的发展不够快,没怎么跟上时代的脚步。
只不过,现有的医疗产业(含医药制造)不会有过山车一样的大起大落,但是,随后进行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也是一个契机。
他记得中药厂后来就变成了以丁国章为首的、包括厂级领导和中层领导为股东的私有制企业;那么将来,敷料厂会不会也变成私有企业?
目前来看,可行性不大,因为没人看到宏伟的发展前景!
田建春指挥着司机,从大柳树镇的岔路拐到土路上,再蜿蜒颠簸着,到了自己的老家槐树营村。
刚进村的主街上,村里已经有人家开始翻盖房子,也有人悄摸的用耕地换了人家的村边的边角地块,建起了砖瓦房。
柳志坚看到后,惊讶的问田建春,“建春,你们村发展的不错啊?”
“也就村子东边这儿,有新盖的房子,还有就是主街上的人家,哪怕是当时地震后复建,一般也不是穷的叮当响的!”
“你的意思是,别处有很差的房子?不过看着两边的房子都是一般高、大体宽度都差不多啊?”
“是,看到房子外观都是一般高、宽度相差不大,因为是当年统一规划的。只不过那种外墙上糊了黄草泥的,算比较差的,因为是垒墙用的土坯,得用草泥盖上,挡风雨的,日积月累就会有侵蚀剥落的痕迹;这样的人家,当年日子过的是比较困苦的,只能勉强把房子建起来。”
田建春叹一口气,想到曾经艰苦的岁月,从地震到后面三四年里,大家都在努力自救、复建。
“地震的时候你多大?建春哥?”
小赵是县城长大的,地震的时候,他几乎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
“地震的时候,我都十岁了!”
柳志坚听到这里,也不免叹息一声‘时间过的真快’!
车子很快穿过主街往西北方向而去,司机师傅跟田建春慨叹一句‘你们村子规划的不错、村里的人这么听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