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孙权败走江夏,刘璋率军出击(1/2)
江夏。
“呼噜~呼噜~”
甘宁背靠女墙、蹲在地上,正端着一碗热汤饼狼吞虎咽。
“啊~”
待到用尽之后,甘宁喝光汤水,不禁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道:
“味真足!”
从交州成功购得食盐后,襄阳、江夏得以食盐自由。
襄阳方面,趁着晚上直接开南城门,把食盐送进去就行。
江夏方面要麻烦一些,城门洞毕竟堵死,而且江东包围的也更严密,不过还是有办法。
顾邵率领小队人马,从长沙方向自南向北,进入江夏后伺机等待。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用投石车隔着老远,把一袋袋的食盐直接扔进城中。
毕竟,战争期间有盐吃就不错了,谁还管会不会弄脏...
得到食盐补充后,江夏方面算是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凭借一万五千的兵力,以及甘宁百骑劫营的士气增幅,后续的战事就越打越轻松。
毕竟,江东军与曹军一样,也开始期盼回家过年...
甘宁吃饱喝足,一抹嘴站起身子,随意瞥了眼城外的情况,笑道:
“碧眼小儿今日挺老实,竟然没有组织进攻,倒是让乃公偷得浮生半日闲。”
“将军,我看江东军近来气势不足。”吴巨开口道:“进攻力度一日不如一日,照这么下去恐怕离撤军不远。”
“吴太守言之有理。”赵范附和道:“以我观之,江东自将军劫营后,便已经是昨日黄花。”
“话虽如此,但也不可大意。”甘宁慎重道:“或许江东军真的要撤,但也有可能是在憋着坏。”
“告诉下边的弟兄。”甘宁吩咐道:“近来不得松懈,都给我打起精神,千万不能在这时候掉链子。”
甘宁虽然性格粗鄙,有时会有冒进举措,但不意味着粗心。
对待战事的态度,绝对是粗中有细。
“遵命!”两名太守齐齐答应。
城外,江东大营。
孙权坐在帅位上,脸上的表情一脸郁闷。
甘宁不知外界情况,只能凭经验判断,而孙权则是收到确切消息...
“混账!”
孙权砸出手中竹简,恶狠狠骂道:
“该死的曹军,谁让他们擅自退兵?”
“他们不继续进攻襄阳,咱们这边还怎么继续打下去?”
对于曹军这种“不顾同伴”的行径,孙权不由强烈谴责。
但是没办法,双方压根就不是同盟,曹操更不会在意孙权的感受。
出兵前,曹操的目的就是为了稍加干涉南方,报着被孙权利用的态度,为其牵扯一下荆州的兵力。
但之后情况出现变化,曹仁决定强攻襄阳,曹操也没有反对,改为姑且一试的态度。
待到年关来临,襄阳没能取得丝毫进展,曹操也是不拖泥带水,直接下令让曹仁撤军。
让孙权小小利用一把无妨,但曹操也没义务拼尽全力。
既然事不可为,那就抽身而退,没必要为此有任何心理负担。
曹操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切换到孙权的视角,自然会感到不痛快。
曹孙一同进攻,才对荆州构成威胁,少了谁都不行。
眼下曹军撤退,襄阳方面的守军,极端些甚至可以驰援江夏,届时战事就更加难以继续。
面对发脾气的孙权,江东文臣武将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劝说。
“主公。”
最终,还是诸葛瑾站出来,谏言道:
“既然战事不利,且曹军已经退去,我军也不如也返回江东。”
“动用五万大军!”孙权不甘道:“耗费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粮草,到头来一无所获,我有何颜面返回江东?!”
“这...”诸葛瑾硬着头皮道:“再继续打下去,恐怕也不会有任何进展,还望主公三思。”
“你们的意思呢?”孙权转而看向诸将。
程普、黄盖、韩当、朱治...一群老将没有表态,他们一直都坚定支持孙权,这时候也无需他们表态。
孙权其实也不是问老将,而是询问这些世家的态度。
毕竟,兵权下方之后,江东早已不是孙权的一言堂。
这些人想打,孙权想撤也撤不了。
反之,这些人不想打,孙权想打也继续不了。
“诸葛先生言之有理。”
“还是先撤回去吧。”
“不打了...不打了...”
一时间,众多世家之人,纷纷谏言撤军。
尽管,先前被诸葛瑾的计策,调动起主观能动性。
但随着战事长时间毫无进展,这些人的热情也就逐渐褪去。
毕竟每日不断折损私兵,对世家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
只有损失、没有收获,换作任何人恐怕都不会头铁坚持。
孙权看到这一幕,心中暗骂的同时,也明白大势已去。
就算强行要求继续打下去,恐怕这些人又会开始划水,变得出工不出力。
到头来,还是徒耗钱粮而已。
“也罢。”孙权一副从善如流的模样,“既然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能违逆众人之意,那便撤军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