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天下为公论归属,道统重塑定乾坤(1/2)
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指周室衰微的根本。
叔孙通脸色一滞,正欲反驳,却听龙椅上的昭武帝发出来疑问。
“既如此,那统治之合法性,又在于何处?”
叔孙通精神一振,抢先答道:“陛下,在于德政!《孟子·离娄上》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君主行仁政,施恩德于万民,使百姓归心,其统治方为合法,方能长治久安!”
“又是民心!”蒙毅眉头紧锁,随即不满的道:“民心易变,如水中之月,岂能作为国之根本?《韩非子·有度》里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国家的强大,社会的安定,这本身就是统治合法性最好的证明!”
法家之道,在蒙毅的眼中,始终是大秦的根本。
“当以严明之法,使民畏威,使国富强,方是正道!”
“空谈仁德,只会滋生惰性,动摇国本!”
蒙毅话里话外,暗藏机锋。
对于昭武帝组织的‘论道’大会,实际上他是不想参与的。
但是为了法家能够在大秦的土地上继续延续下去,作为廷尉的他自然要代表法家官吏,来应对各方学派大佬的论战。
就在儒法之间争论不休的时候,一直沉默的墨家巨子墨楚开口了。
“二位言之有理,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切中要害。”
墨楚洪亮的声音,就在大殿当中回荡,“《墨子·尚贤》篇有言:『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
这位巨子环视四周,用那洪亮的声音赫然道:
“统治之合法性,不在于天命,更不在于强法,而在于『尚贤』,能否真正的选贤任能,为天下万民,谋取最大的福祉才是根本!”
“若君王所人用者,皆为宗亲贵胄,而非贤才;其所谋者,皆为一己之私,而非天下之公,纵有天命,纵以强法而治天下,其国,亦必亡矣!”
话落,墨家巨子的言论,顷刻间就在大殿内掀起了滔天巨浪。
尤其是那句‘尚贤’之论,有的人认同,自然有的人绝不认同。
代表农家的名士陈相,亦是快速的起身发言,提出来自己看法。
“诸位所言,无非都是治民之术。然相以为,君民之别,本不该如此悬殊。”
他对着御座上的身影遥遥一拜,语气却不卑不亢:“古籍有载,神农之世‘贤者与民并耕,饔飧而治’。”
“君王与百姓一同劳作于田亩之上,共享其利,共担其苦。”
“权力,不过是众人为了更好耕作与生活,共同推举贤者出来主持事务所产生,其中根本,始终在于民,在农田土地之间。”
农家的‘君民共耕’言论,瞬间就引来了儒法两家的侧目。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混淆尊卑,动摇国本。
尊卑之别,不管如何在儒、法两家之间,都有着根本的认同。
一时间,就有学子打算上前,朝着陈相出言驳斥。
这会,一直闭目养神的道家河上公,却在此刻睁开了眼,发出来若有若无的轻笑。
“争,争,争,权力为何物?不过为过眼云烟耳!”
道家之学。
在河上公的影响下,原本的汉初时空可以说发扬光大。
汉初所沿用的,就是道家学问。
而河上公开口,御座上的身影,也在此刻将目光落在了老者的身上。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都皆出于道耳。”
他悠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恍若振聋发聩一般,清晰的传入了每个人耳中,“君王之权,亦不过是顺应大道流转的产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