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三院立而百家治,国是会议权重明(1/2)
轰然间。
随着皇帝话语落下,昭武帝的那句「百家共治」,就好似一道惊雷,在宫内炸响。
任谁都想不到,皇帝会做出如此决断。
经过短暂的震撼后,大殿内爆发出比起先前,更为激烈的喧哗。
显然,对于昭武帝的「百家共治」,大多数的学派,并不认同。
“陛下!”
儒家博士叔通孙率先按耐不住,他的面色涨红,急忙出列言道:“陛下既言共治,然国之大政,必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序!”
叔通孙的话语,引的不少学派之人认同。
“敢问陛下,大秦治国,当以『礼』为先,还是以『法』为本?”
“德治与法治,究竟何为根本?此事若不名,朝堂则必将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政令难出咸阳阿!”
他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把看似美好的‘共治’理念,拉回来残酷的现实中来。
皇帝的言语说的很好,但是大多数人是不认同的。
最主要的是治国有先后,百家都不服谁,所以谁先又谁后,这是个很难决断的问题。
廷尉蒙毅亦是眉头紧锁,立刻反驳道:“博士此言差矣,国无法度,何以言礼?若无严刑峻法为基,一切仁德教化,皆为空中楼阁。”
“敢问陛下!”
墨楚亦是踏步向前,洪亮的声音响起,就在大殿回荡,“若国策与我墨家『兼爱非攻』之根本相悖,又当如何处之?”
“我等学派之言,权重几何?”
一时间,不免质疑声四起,咸阳宫内,再次乱作了一团。
…
咸阳宫,寝宫。
天幕的言论,让嬴政有了一丝明悟,只是不管是赢辰的‘君王契约论’还是‘百家共治’。
在嬴政眼中,都存在巨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那就是谁是大秦的根本。
“儒法之争,是为帝国根本之争!天幕的你既然言这百家共治,那就告诉朕,这『共』字,如何落实到实际。”
“还有,礼与法,谁为先,谁为后?!”
祖龙想看下,如今的赢辰,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实际上,对于天幕的问题,赢辰心中早已经有了决断。
秦立国根本是法,哪怕亡国其根本也无法更易。
而汉时以道家为根本,与民休养生息,是为让国家长治久安。
而汉武帝时期,以儒家合百家,是为了汉武帝的权力运行,能够更有效的发挥统治。
不过,赢辰没有急着回应嬴政,而是反而躬身说道:“父皇,还请内侍替儿臣取一物,或可以解父皇之惑。”
“可。”
嬴政点头,而赢辰对内侍耳语了几句,不一会内侍就将一架极为精巧的战车模型,呈现在御案上。
皇帝的目光落在战场模型上,表情多了几分惊疑之色。
“这是?”
他不明白赢辰想说什么,而赢辰也在这时候,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父皇,帝国就如同这辆战车,法家之学,就是构成这架战车的车轮,车轴与车架,规定了战车的规制,保证了其坚固与运行的方向,这便是帝国之‘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