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刘裕复官(1/2)
大体安置好,次日,破锋营暂时驶回钱塘,由一部分船只把碱送来,其余的舰船年底回来。
王愔之也领军,水陆并进,回返彭城。
这一趟的收获,除了得到大量的金银铜,与数千俘虏和女子,短时间内,解决了人手不足的困境,但更多的,还是对半岛局势有了初步了解,为下一步的计划奠定了基础。
这日,全军又来到了下邳城下。
袁虔之与刘寿带领军卒登上城头眺望。
“使君此行收获丰矣!”
“是啊,那些奴仆难道是出海抓来的?”
“你们看,他那船吃水颇深,不知装载了什么。”
众将议论纷纷。
袁虔之却是目中现出幽深之色。
在王愔之去百济的短短月余里,江东噩耗频传。
三吴大饥仍在续持,但桓玄于姑孰大筑城府,台馆山池莫不壮丽,且奢豪纵逸,政令无常,游猎无度,以夜继昼,朋党互起,陵侮朝廷。
皇家御用的车马舆乘、供奉的食品用具,被他随意裁减,甚至连帝后都不免受饿。
而三吴大地,到处都是逃难的灾民,桓玄下令赈灾,勒令流民返乡,这本是善政,但桓玄仅调拨少量粮米,又被层层克扣,受召返乡的灾民无粮可食,十之八九倒毙路旁。
三吴那些士族子弟们虽家财万贯,但多年腐化堕落,就连掘食草根、迁徙避难的能力都没有,只能穿着绫罗绸缎,抱着金玉宝物,闭门相守饿死。
桓玄的党羽却照样骄奢淫逸,他的首席谋主丹阳尹卞范之盛营馆第,以富贵骄人,子弟慠慢,众咸畏嫉之。
他的参军,也是他姐夫殷仲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后房伎妾数十,丝竹不绝音,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于是朝野间对桓氏怨言纷起。
而且卢循又闹起来了。
卢循曾向桓玄求为广州刺史,桓玄舍不得,只给了一个永嘉太守。
今次大饥,卢循深受其害,入寇临海,可临海的饥荒比永嘉还严重,遂向西转寇东阳(今浙江金华市区)。
桓玄焦头烂额。
再看人家王愔之,既便领军出征,彭城地方上也安定的很,又大获而还,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啊。
王愔之也望向城头,猛一挥手。
全军连同船队徐徐停住。
王愔之向上拱手:“袁府君可在?”
“见过使君!”
袁虔之拱手回礼。
王愔之笑道:“三次过路下邳,惊扰了地方,还望袁府君见谅!”
“哪里,哪里!”
袁虔之谦虚道:“使君军容整肃,不犯秋毫,何来惊扰地方之说。”
王愔之又道:“今岁大旱,从江东到彭城,乃至于百济,无不波及,所谓久旱必蝗,明年若蝗灾一起,民生更艰。
自我至彭城,已抢种黍栗,秋末可收,再种一季冬小麦,明年夏季即便闹蝗灾,有粮在手,亦是不惧。
克日我将下文,劝喻各府县尽量栽种冬小麦,今日过路下邳,先与袁府君知会一声!”
“使君有心了,仆照做便是!”
袁虔之颇觉不自在,拱了拱手。
檀道济看了眼王愔之,王愔之略一颔首,便放声道:“袁虔之,可识得某檀道济?”
“原是檀兄!”
袁虔之拱手。
檀道济道:“百济明向朝廷称臣,暗中却私下给倭人上贡,使君闻之大怒,领我等出兵讨伐,细节檀某不便道之,但是百济阿莘王赔偿了诸多金银,弟兄们,亮给袁府君瞧瞧!”
“诺!”
船上的水手,掀开了一副副箱盖。
顿时,那码的整整齐齐的金饼、银锭和铜块亮瞎了城头诸人的眼睛。
很多人目中,陡然射出绿油油的光芒,并不自禁的猛咽口水。
金银虽然不用于流通,但谁都知道是好东西,如果交易时,有谁愿意用金银付帐,几乎没有哪个商家会拒绝。
要不是城下兵甲耀日,怕是都有人要打开城门,出城去抢了。
“哈哈!”
檀道济哈哈一笑。
水手们会意地把箱子合上。
“袁府君,今日匆匆而回,不便叨扰,日后再来拜会,告辞!”
王愔之笑着拱了拱手。
“使君好走!”
袁虔之神色复杂地回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