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僧稠(1/2)
最后的收尾打得很体面,两方各过一招,相互承让。
从状态而言,高孝瓘明显没有宿卫好,宿卫看起来还能继续,但高孝瓘也是连战数场,所以宿卫们也不以为意,只要不折在乐城公手上,给太子丢人就行。
不过他们也对乐城公的武力刮目相看,原来不是一个只有脸能看的草包,假以时日,能达到他们百保鲜卑的水平。
高孝瓘回到众人身边,自然少不了一番称赞,这正是高孝瓘想要的尊重和认可,一时间情难自胜,掩嘴轻笑,加上剧烈运动后微微流动的细汗、变得通红的脸颊,不觉看得人眼迷神酥。
“孝瓘,你的拳路高深,似乎是有名家指导?”
听太子这么问,高孝瓘忙不迭地回应:“曾向少林寺的稠禅师修禅习武,及至近日,也常去云门寺拜访。”
“稠禅师?!就是那位拳捷骁武的国师大德?”高孝珩微微侧目,“我以为你平日只是去拜佛,没想到是去做武僧了!”
稠禅师的名号如雷贯耳,他出生于旧魏太和年间,是孝文帝时期的人物,如今已经七十八岁,属实是古董级的老东西了。
年轻的时候,僧稠就已经是有名的武术高僧了,33岁入少林寺,拜跋陀禅师为师,因为禅法据典的不同,跋陀与达摩分庭抗礼,僧稠就是跋陀这一脉的继承人,也是少林寺的第一个武僧。
稠禅师主持少林寺有十余年之久,当时他的势力和声望力压达摩一系,直到三十年前,他才离开了嵩岳少林寺。
这期间数十年,稠禅师的去向无人了解,一直到他年近七十岁,才被刚刚登基的高洋招至邺都,亲自迎接到郊外,又专门为他在邺城西南八十里的龙山修建云门寺。
之后,稠禅师先后主持云门寺与宝山的石窟大寺,他的特色就是麾下弟子一边修禅一边习武,是少林寺禅武结合的第一人。
和文恬武嬉的南朝不同,北朝尚武之风兴盛,高欢的心腹孙腾得罪了魏帝,曾被光禄少卿元子干捋袖伸臂痛殴,元子干边揍边说:“回去告诉你家高王,元家儿拳正如此。”
所以之后高澄让拳王崔季舒痛殴魏帝三拳也就不奇怪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拳技武功成为许多人需要掌握的自卫格斗技术,因此拳技活动也十分盛行,相比于研典论经的法上,稠禅师走的是以武入道的路子。
“禅师曾与深山之中持杖斗虎,孝瓘只是寺院里和禅师徒弟们戏殴作乐,所学者不过皮毛,比不得稠禅师。”
高孝瓘对稠禅师显然极为恭敬,但高殷听出的却是另外一种信息,稠禅师麾下有着大量精熟武艺的弟子,这不就是极好的兵员?
莫说什么佛门不杀生不入世,先不说朱元璋就是个老和尚,这个时代就已经有多次沙门僧侣参与起事,毕竟宗教能吸收信徒们的供奉,而有钱有粮自然有兵,否则钱粮都会转移到该有兵的地方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即便不能吸纳稠禅师的僧众,请他们来做武术指导,给士兵们搞些活动也是好事。就是不知道这个僧稠,愿不愿意在自己身上赌一把。
他已经七十有九,即将入土,但他的弟子还年轻,寺庙也需要供奉,想将他这一脉的荣耀继续传承下去,就少不得投资下注。
不然别说超越法上,就连达摩一脉都可能压制不住。
于是高殷就问:“你平日和谁相熟?不若请来我等府中做客,也好认个脸、结个善缘。稠禅师大名盛誉河北,想必他的弟子也不是泛泛之辈。”
这是高孝瓘难得可以自傲的事情,脸色颇为喜悦:“我的功夫在云门寺也少有对手,能经常与我对练的也只有智舜、僧邕、智旻、昙询,其中昙询功夫最佳,稠禅师亲口说他与佛缘最深,日后盛阐禅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