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怎么就一蹶不振了?(1/2)
被罢免官职的公孙瓒,手中虽还有兵马。
但麾下兵将的士气,一下就掉到了低谷。
先是经历一场大败,损兵折将良多,现在连最基本的官职都没有了。
他们这群人,成了什么?
山贼?土匪?
公孙瓒麾下的兵将,已经开始质疑公孙瓒出兵冀州,出兵并州,到底正不正确。
他麾下的兵将,不少人都是觉得公孙瓒镇守边境,杀得乌桓人哭爹喊娘,是个真英雄,所以才会投入他的麾下。
但现在,乌桓人也不管了,任由他们在边境作乱。
公孙瓒反倒是不断在跟其他朝廷~官员作战。
争夺地盘,为了一己私利,不把兵将当人-看。
这已经违背了许多人投靠公孙瓒的初心。
所以,不少人都选择离开,宁愿回到家乡当个普通百姓,也不愿再跟着公孙瓒。
政治上的打击,差点让公孙瓒一蹶不振。
而公孙瓒却又毫无办法,因为他没理由去反驳朝廷,连争论的资本都没有。
因为公孙瓒就是没有理由的入侵了并州,这一点,他无法辩解。
公孙瓒跟张燕商量了一番后,决定自立。
公孙瓒自称前将军。
张燕自称后将军。
彻底把朝廷抛在脑后,其中性质,已经跟自立为王差不多。
袁绍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发布缴文,痛斥公孙瓒自立行为。
刘虞,也发布缴文,表示跟公孙瓒那彻底脱离关系,并且要举兵十万,进攻公孙瓒。
李然,在洛阳。
以骠骑将军身份,也发表檄文。
痛斥公孙瓒自立行为,并且表示,天下依旧是汉家天下,如此自立,与造反无异,此等行为,天下共讨之。
一时间,公孙瓒外忧内患全部爆发,并且还有袁绍跟刘虞共同讨伐,难上加难啊。
公孙瓒决定放弃冀州四郡之地。
反正这几个郡的百姓,也不支持他,索性领兵回幽州。
稳住袁绍,先跟刘虞较量一番。
破鼓万人捶,此时的公孙瓒,差不多就是如此。
本来身为盟友的袁术,陶谦等人,纷纷选择跟公孙瓒划清界限,不再与之来往。
这就是政治的魅力,随便几句话,就能让一人万劫不复。
李然一封奏折,就让公孙瓒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
公孙瓒到退回幽州的那一刻,还是没搞明白。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他不就是损失了三万兵马么?
怎么就一蹶不振了?
退回幽州的公孙瓒,跟刘虞开战。
可能是刘虞太菜,十万兵将,竟然被公孙瓒打的节节败退,,连续丢掉数郡。
李然在洛阳看着幽州战报,恨得压根痒痒,这要不是大冬天的,恨不得发兵前往幽州,再搓搓公孙瓒的锐气。
幽州作为公孙瓒的大本营,能赢并不奇怪。
毕竟占据了天时地利。
反观刘虞,治理百姓,政治,经济上,还不错,但说到打仗,是真的菜鸡,麾下又没有能战之将,被公孙瓒压着打,没毛病。
李然从上书朝廷之后,一直在忙着青州百姓落户洛阳的事情。
房屋什么倒是现成的。
根据各家的人口数,分配大小房屋。
另外就是把这些青州百姓全部记录在册,统计具体有多少人数。
青州十校尉,麾下的兵将进行简化。
挑选青州军的青壮,重新组建十个营。
每一个校尉,领一营。
每一营,五千人。
总共加起来,五万青州精锐。
这些兵将,暂时还没法上战场,必须经过系统训练,再分配轻铠,武器之后,再说上战场的事情。
但五万人的铠甲,武器,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造的出来,还需要等待。
李然手捧热茶,靠在门边,看着漫天的大雪,好不惬意。
贾诩披着毛皮大衣,匆匆赶来。
“公子,青州百姓都已经安排妥当,你就放心吧。”
“等到明年春天,给他们发下种子,让青州百姓忙碌起来就好了,也能走上正轨了。”
李然点点头。
洛阳周边的田地,还是非常不错的。
即便是不够,也可以往河内郡延伸一些。
田地绝对够用。
“公子,更春耕之后,有什么打算?”
李然说道:“我是真想跟公孙瓒再干上一仗,但是幽州实在是有点远。”
“前往幽州,征讨公孙瓒的话,肯定要不少兵马。”
“到那个时候,又会洛阳空虚,并州空虚。”
“冀州的袁本初也不是个善茬子。”
“再加上兖州的曹操,说不定两人会联手,进逼洛阳,上党郡。”
“所以,还是稳妥点,先拿河东郡的白波军开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