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宫女好孕娇媚,绝嗣帝王送凤位 > 第33章 不如......去母留子

第33章 不如......去母留子(1/2)

目录

殿内的暖炉烧得正旺,驱散了深秋的寒意,也烘得人心头暖融融的。

水仙赐了水秀一些上好的笔墨纸砚,水秀从没见过这么精致的东西,捧在手里稀罕不停。

水仙父亲仍是不理解:“仙儿,你妹妹若是能识字,那是天大的福分。就是......就是怕她笨,学不好,白费了你的心。”

水秀闻言,立刻撅起了嘴,抱着纸笔往姐姐身边缩了缩。

水仙微笑,父母的观念已存在几十年了,转向不在一朝一夕。

她看向水秀,目光里充满鼓励,“水秀不笨,她很聪明。读书识字,不是为了考状元,是为了明事理,辨是非,将来无论做什么,都能挺直腰杆做人,不再像我们从前那样,被人捏着命脉,连句硬气话都不敢说。”

水仙的父母虽不解,但见两个女儿都开心,便也表示支持。

“好,好!念!让水秀好好念!”父亲用力点头,脸上皱纹都舒展了许多。

“听你姐姐的,好好学!”母亲也抹着眼角,笑着叮嘱水秀。

温馨的时光在絮絮叨叨的家常,以及偶尔的泪水中流淌得飞快。

水仙细细问了父母在皇庄的安置情况,有无刁难,吃穿用度可够。得知内务府派去的人还算尽心,皇庄管事也因是皇帝特赐不敢怠慢,她才稍稍放心。

她特意嘱咐父母,那些银两和田地,既是恩典也是保障,让他们安心度日,不必过分节俭,更不必担心她。

两个时辰的探亲时间,如同指间流沙,不知不觉就到了尾声。

殿外,领路的太监已经轻声咳嗽提醒。

离别的不舍瞬间弥漫开来。

水仙母亲的眼泪又涌了上来,紧紧抓着水仙的手不肯放。父亲也红了眼眶,总是抬袖擦拭着。水秀更是紧紧抱着姐姐的胳膊,小脸上满是依恋。

“爹,娘,水秀,该走了。”水仙压下心头的酸楚,声音依旧平稳。

她亲自将母亲和妹妹送到门口,单独将父亲留了下来。

有些事情,她要嘱咐。

水仙俯身凑到父亲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父亲那张带着皱纹的脸先是疑惑皱起,然后又露出一抹犹疑。

“这......万一要是没办好......”

多年来的小心谨慎,岂是一朝一夕能更改的。

水仙深知父母性格弱点,不过幸好,他们对姐妹两个的爱是毋庸置疑的。

“爹,为了娘,为了水秀......为了女儿我,您必须做成这件事。”

听水仙提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这几个女人,他的目光骤然变得坚强起来。

“我知道了。”

他用尽力气,点了点头。

水仙得到了回应,便送父亲出去了。她一直送父母妹妹到了承明殿门口。

“去吧。好好过日子,照顾好自己。”

水仙站在殿门边,她的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只要我们在各自的路上努力往前走,总有再相见的时候。女儿在宫里,一切安好,勿念。”

“仙儿......”母亲泣不成声。

“姐......”水秀也哭了出来,泪珠掉在怀里的宣纸上,晕出一朵朵泪花来。

水仙用力吸了吸鼻子,拉着妻女,最终一步跨出了承明殿的门槛,他的背影里,隐约多了些来时没有的坚定。

水仙站在门口,久久未动。

秋日的冷风灌入脖颈,她却感觉不到寒意。心口那翻涌的酸涩的离愁,被她强大的意志力死死压住,化作眼底深处更坚硬的寒冰。

她不再是前世那个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人受难而无能为力的奴婢了。

她强大起来了,她的强大,就是家人最大的护身符!

此时短暂的离别是为了家人更长久的安稳!

水仙深深地看了一眼他们离开的方向,转身回到主殿,秋风将她的衣摆吹得猎猎作响。

从始至终,她都未再回头。

......

几日后,一道突如其来的消息,瞬间打破了前朝表面的宁静,也震动了整个后宫!

宫外快马加鞭送入宫中的密报称:凯旋的北境军中,发生哗变!并非兵戈相向,而是由十数名低级军官联名上书,直指几日前风光回京受封的易明威抢功!

奏折写的血泪控诉,条理分明:易明威在军中,名为将领,实为草包!终日沉迷酒色,狎妓赌博,军务一概不理,全由手下几位低级将领勉力支撑。

至于破敌的奇袭计划,根本不是易明威所想,而是由一位姓张的校尉联合另外几位百夫长,根据前线敌情,反复推演制定而成!

奇袭当晚,易明威甚至醉酒未醒!是张校尉等人当机立断,率领本部精锐冒死突袭,才重创了朔风王主力。

最关键的是,朔风王重伤突围时,本已被张校尉等人围困在一处山谷,眼看就要生擒或格杀!千钧一发之际,易明威酒醒赶到,为了抢夺这擒王头功,竟不顾战场态势,强行下令改变合围部署,胡乱指挥!

结果导致包围圈出现致命漏洞,让重伤的朔风王在亲卫拼死护卫下,硬生生从他们眼皮底下逃走了!

虽阻止了北狄之乱,但也为之后可能的反扑埋下隐患。

这份联名上书,字字泣血,证据详实,矛头直指易明威的无能与贻误战机!

且这封上书并非通过常规渠道,而是由一位京城南郊皇庄的良人(水仙之父),几经辗转,直接送到了负责监察军务的御史台一位以刚直闻名的老御史手中!

老御史震怒,连夜入宫,将奏折连同初步查证的辅证,一并呈到了昭衡帝的御案之上!

昭衡帝的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那份奏折和附带的证据,被他翻来覆去看了数遍。

帝王的侧脸隐在灯火的阴影里,看不清表情,唯有那紧抿的薄唇泄露了他内心的滔天怒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