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行业顾问(1/2)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星晚创业导师工作室”的玻璃窗,在木质长桌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沈星晚坐在桌前,指尖轻轻拂过一本泛黄的创业计划书——封面上用马克笔写着“校园服装租赁APP”,字迹稚嫩却透着股认真劲儿,是今天第一位来访者的作品。她穿着件浅紫色的真丝衬衫,是用自家研发的可水洗真丝面料制成,领口别着枚银质的“导师”胸针,胸针上刻着“薪火相传”四个字,边缘缠绕着细小的苏绣纹样,冰凉的金属贴着肌肤,却压不住心里对年轻创业者的期待。
“沈老师,下一位来访者林宇到了,就在门口。”工作室助理小夏轻声提醒,她穿着件白色的棉布连衣裙,是工作室的统一工装,手里拿着份林宇的资料,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不过……刚才在等候区,他跟另一位创业者吵起来了,好像是因为林宇觉得对方的‘非遗手作电商’项目‘没前景’,两人互不相让,现在气氛还很僵呢。”
沈星晚心里轻轻一动。她接过资料,看到林宇的介绍——22岁,大三学生,带着一个“服装AI定制APP”项目来寻求指导,履历里写着“曾获校级创业大赛金奖”,字里行间透着年轻人的锐气。而另一位创业者张萌,做的是“非遗手作电商”,主打苏绣、湘绣等传统手工艺品的线上销售,之前在沟通中,张萌多次提到“想让传统手艺被更多年轻人看见”,态度格外诚恳。
她走到门口,果然看到林宇和张萌站在走廊两侧,谁都不看谁。林宇穿着件黑色的连帽卫衣,胸前印着潮牌logo,牛仔裤上别着个金属链,手里攥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还亮着他的APP界面,眉头皱得紧紧的:“做非遗手作?现在年轻人谁还喜欢老掉牙的东西?你看我的AI定制APP,用户输入身材数据,三秒钟就能生成专属服装款式,上个月测试版上线就有五千用户,这才是有前景的项目!”
张萌穿着件浅蓝色的旗袍式上衣,领口绣着细小的兰花,是她自己设计的款式,手里拿着个绣绷,上面是刚绣到一半的苏绣手帕,眼神里带着不服气:“老掉牙?你知道苏绣艺人要练多少年才能把一根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吗?你知道一件湘绣旗袍要绣多少个日夜吗?我的电商平台上个月卖出了三十件非遗手作,每个买家都留言说‘终于找到真正的传统手艺了’,这怎么就没前景了?”
“三十件也好意思说?我APP一天的订单量都比你多!”林宇的声音拔高了几分,引来不少等候者的目光。张萌气得脸都红了,手里的绣绷差点掉在地上:“订单量多不代表有价值!你做的AI定制,衣服都是工厂批量生产的,没有温度,而我的非遗手作,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才是真正的创业!”
“好了,别吵了。”沈星晚走上前,笑着拉住两人的手,“林宇,你的APP能快速生成定制款式,效率很高;张萌,你的非遗手作能传承传统工艺,有温度有情怀,这两个项目各有优势,怎么就成了‘非此即彼’呢?”
她把两人请进工作室,让他们坐在长桌两侧,自己则坐在中间,先拿起林宇的平板电脑,点开他的APP。界面设计得很简洁,用户输入身高、体重、肩宽等数据后,果然很快生成了几款服装款式,有休闲装也有正装,还能选择面料和颜色。但沈星晚注意到,面料选项里只有“纯棉”“聚酯纤维”等常规材质,没有任何非遗面料的选项。
“你的APP很方便,但少了点‘灵魂’。”沈星晚指着屏幕说,“现在年轻人不仅追求个性化,还追求文化内涵。如果你的AI定制能加入非遗面料选项,比如苏绣面料、云锦面料,再配上传统纹样的设计,会不会更有吸引力?就像咱们之前做的‘水墨时尚’系列,把吴冠中先生的画作融入服装,既现代又有文化底蕴。”
林宇愣住了,他看着屏幕上的款式,若有所思:“可……非遗面料成本太高,用户会不会接受不了?而且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靠谱的非遗面料供应商。”
“这个问题我可以帮你解决。”张萌突然开口,她看着林宇,语气缓和了不少,“我的电商平台合作了二十多位非遗艺人,其中就有专门做苏绣面料、云锦面料的,他们能提供不同价位的面料,适合不同需求的用户。要是你愿意,咱们可以合作,把非遗面料加入你的APP选项,我的手作也能通过你的平台触达更多年轻用户,这不是双赢吗?”
林宇看着张萌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沈星晚鼓励的目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之前是我太冲动了,没了解你的项目就乱下判断。要是能合作,我当然愿意,这样我的APP就更有特色了。”
沈星晚笑着点头,转头对林宇说:“现在咱们来聊聊你的APP。我发现一个问题——你的尺码数据只分了男、女两类,没有考虑到特殊体型的用户,比如孕妇、残疾人,这部分群体其实很需要定制服装,却很少有平台关注他们。”
林宇的脸瞬间红了:“我……我没考虑到这些,之前只想着做普通人群的生意。”
“创业不仅要追求商业价值,还要有社会责任感。”沈星晚拿出一份文件,是红星集团之前做的“特殊体型服装定制”调研数据,“你看,我国有八千多万残疾人,两千万孕妇,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要是你的APP能加入‘特殊体型定制’模块,不仅能帮助这些群体,还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用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