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天禄焚劫(1/2)
乾隆三十八年的夏天,炎热异常,紫禁城内的东华门突然腾起一股血色烟柱,直冲云霄。
这诡异的景象让整个宫廷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与此同时,一个身影在文渊阁的琉璃瓦上如鬼魅般疾驰。
他身着黑色夜行衣,动作敏捷而矫健,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
这个人便是陆衍,他的目的地是皇史宬,那里藏着一部举世无双的巨着——《四库全书》。
然而,陆衍的身后紧跟着一群如狼似虎的追兵。
他们手持火把,将文渊阁照得如同白昼。
火把的光芒映照着《四库全书》的楠木书箱,使得这些珍贵的书籍在火光中显得格外耀眼,宛如炼狱一般。
陆衍不敢有丝毫的停顿,他拼命地向前奔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四库全书》。
终于,他来到了皇史宬的青铜巨门前。
陆衍毫不犹豫地飞起一脚,踹向那扇沉重的青铜大门。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大门应声而开。
然而,就在他踏入殿内的一刹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殿内的七十二口金匮突然同时爆裂开来,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金匮中的泛黄纸张如雪花般飞舞,这些纸张竟然是《永乐大典》的残页!
更可怕的是,这些残页上似乎还沾染着某种墨毒,一旦接触到人体,后果不堪设想。
陆衍惊愕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他完全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面对喷涌而出的《永乐大典》残页和墨毒,他该如何应对呢?
\"终于齐了......\"陆衍甩出浸透人血的绸布,七道从曲阜孔庙、嵩阳书院等地夺来的真言拓片凌空拼合。
火焰中浮现的《熹平石经》残片却开始扭曲,那些东汉蔡邕刻就的端正隶书,背面竟渗出乾隆帝用朱砂删改的篡墨——每道被涂抹的史实都化作毒蛇,缠住陆衍的四肢啃噬文脉。
\"尔等蠹虫也配动圣祖遗物?\"为首的粘杆处血滴子甩出锁链,链节刻满《御制文渊阁记》的恭维词句。
陆衍反手将真言残片按在胸口,蔡邕的隶书与乾隆的馆阁体在皮肉上厮杀,迸溅的火星点燃了他束发的玉簪——那簪头嵌着的,正是三年前在文津阁为护《四库》殉难的师弟眼球。
皇史宬地龙突然翻转,陆衍坠入地下书库。成排的楠木书架化作青铜书妖,每本《四库全书》的函套都长出獠牙。
他挥剑斩断咬向脖颈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断口处喷出的不是墨汁而是人血,混着被删削的《明实录》残页在半空组成\"文字狱\"三个血字。
\"看清楚了!\"陆衍将精血涂在残片背面,乾隆的篡改笔迹遇血沸腾。
那些被阉割的史士化作利刃反刺,将追来的粘杆处杀手钉在刻满\"胡虏无百年之运\"的屏风上。
火焰中浮现出纪晓岚的虚影,这位总纂官的七窍正流出《四库提要》的墨泪:\"删书易,删心难啊......\"
地库深处传来编钟轰鸣。陆衍劈开最后一道青铜门,见到了镇压文脉的终极器物——用历代禁书熔铸的\"天禄琳琅\"玉玺。
玺基上《熹平石经》的正文与乾隆御笔的篡改文层层叠压,每道刻痕里都封印着被灭门的书生魂魄。
当他的指尖触碰玺钮时,整座皇史宬突然坍缩成《四库全书》的书函形状。
\"以血为墨,以魂为纸!\"陆衍撕开胸膛,将心脏按在玉玺凹槽。
蔡邕的隶书与乾隆的馆阁体在血脉里决战,每根血管都爆发出不同朝代的惨叫。
他看见建文帝的谏书在主动脉里燃烧,方孝孺的血书在肺叶间结冰,而所有被篡改的史实正顺着脊椎冲向天灵。
粘杆处的血滴子突然组成人墙,为首的统领举着《御制十全武功记》当盾牌。
陆衍咬破舌尖喷出血雾,那些被删削的《天工开物》《武备志》残页从雾中浮现,化作文字箭雨贯穿敌阵。
当最后一支\"火龙出水\"制法箭刺穿统领咽喉时,乾隆的篡改笔迹突然从伤口涌出,缠成锁链拖向地火深渊。
\"还不够!\"陆衍的双眼开始渗血,他将七道真言残片同时刺入太阳穴。
剧痛中,历代被毁的典籍在颅腔内爆炸——《永乐大典》的星图、《四库全书》的地志、《熹平石经》的经义,三股文脉洪流冲开天灵盖,在皇史宬上空组成巨大的\"史\"字。
地火突然倒卷,乾隆的篡改墨迹凝聚成实体巨龙。
陆衍抓起天禄玉玺砸向龙首,玉碎的刹那,所有被阉割的文字从裂缝中喷涌而出。
那些\"胡虏夷\"等字眼化作利箭,将墨龙钉在刻满\"大清一统\"的匾额上。
龙尸坠落时,陆衍看见被囚禁六百年的文脉精魂从伤口涌出,如萤火虫群般飞向曲阜孔庙。
\"文心不死......\"陆衍瘫坐在玉玺残骸中,发现右手掌心浮现出完整的《熹平石经》拓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