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74章 杨荣的担忧,谁赞成,谁反对?

第74章 杨荣的担忧,谁赞成,谁反对?(1/2)

目录

军港会面终究还是结束了,虽然过程中一波三折,可终究还是得到了让众人都满意的结果。

如果硬要说谁有些不满的话,那就只有大学士杨荣一人。

因为杨荣和众人的身份不一样,他即是朱棣的心腹重臣,也是朱高炽的人!

这种特殊的身份,注定了他不仅要为朱棣考虑,还要为朱高炽考虑。

而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明显是朱棣动了改立储君的心思!

所以众人谈妥不算谈妥,必须在谈妥的同时,保下太子朱高炽才叫谈妥。

不然的话,回到朝廷之后,他如何向杨士奇等人交代?

总不能说他陪朱棣来琼州转了一圈,顺道就把太子给换了吧!

这话不仅众人可能接受不了,他自己心里这关也过不了。

所以,现在的杨荣迫切的想要知道众人上船之后谈论的内容。

只有知道了谈论的内容,他才能依照结果去劝解朱棣。

于是见得众人下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找朱瞻基询问相关细节。

可当他看到朱瞻基的一瞬间,他就感觉有些不对劲。

这个皇太孙的神态与上船之前竟然截然不同!

上船之前朱瞻基形容憔悴,如丧考妣,衰得不行:

可下船之后,朱瞻基却是精神奕奕,就好像在船上谈论了什么好事。

这应该么?这不应该!因他估计,朱棣将朱高燨特地叫上船,对半就是商议改立储君之事。

如果朱高燨接受了,那就意味着朱高炽要被淘汰!

朱瞻基身为皇太孙,不可能对这种结果感到满意。

反之,如果朱棣没有改立朱高炽的想法,那就要抑制琼州的发展态势。

可看看朱高燨的模样,哪里像是被剥夺了权力的模样?

同样,朱高煦的样子也十分奇怪,此事分明和汉王没啥关系,可你朱高煦为啥也是喜气洋洋的?

而最不正常的是朱棣,这老爷子面无表情,好似吃了什么暗亏。

从表面上来分析,上面商谈的结果显然是汉王、琼王、皇孙三方得利,唯有皇帝吃了亏。

但这个分析结果是十分奇怪的,怎么样的商谈,会导致这种结局?

杨荣想了许久也想不清楚,眼见朱棣在朱高燨的带领下朝马车行去,他便来到了朱瞻基的身后小声呼唤道:“皇孙,皇孙?”

朱瞻基听得此言,回头一看,见是杨荣,便道:“杨师傅?您老有事?”

杨荣见之,忙问道:“太孙,方才不是在船上商谈么,不知结果如何?”

“这......”朱瞻基犹豫了片刻,不知该如何回答。

难道要告诉杨荣在上面他们一家在他四叔的劝解下组成了同盟?

还是要说由于他四叔拒绝,所以他爹的储君保下了?

这些事情显然不太适合对杨荣这个外人说!

毕竟,这个委员会现在的成员都是皇家的人。

而他四叔的建议,也是通过委员会,逐步改变大明的现状。

这样一来,委员会的事情就不能透露给杨荣知晓了。

鬼知道这个大臣晓得细节之后,会不会跳出来阻止他四叔?

如果改革因他透露了消息被阻止,他爷爷会不会一怒之下直接把他踢出委员会?

也是现在的结局得之不易,他并不想破坏这种平衡。

思考了一会儿,他便摇头道:“不可道也,不过杨师傅放心,皇室之患尽除矣!”

言罢,他就自顾自的上了车驾,只留杨荣一个人在车外懵逼。

皇室之患尽除矣?这又是个什么意思?难道太子储君这就保住了?

然则既然保住了太子,那这个琼州又怎么处理?

留给琼王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早晚是会威胁到朱高炽的!

他自然不知众人的利益此时已经达成一致,只觉得这件事从里到外透着诡异!

但现在朱瞻基没有明说,他也只得循机再问。

另一边,朱瞻基上了车驾之后,车内便又聚集起了四个人。

除了标配的爷孙三人外,这一回又多了一个朱高燨。

见得车内有些拥挤,朱高燨便笑道:“于谦这小子办事还是不够妥当。”

“既然知道还要回去,竟然不多准备些许车辆!”

“不如父皇先去,孩儿换乘一车,和他们挤挤去!”

而他一说罢,朱棣就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没多远路,就这么挤着罢了!”

现在他们要去的地方并不远,只不过是从码头前往火车站,也就两三公里的路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