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 第59章 白绫裹尸,玉玺换生路

第59章 白绫裹尸,玉玺换生路(1/2)

目录

“当然。”

宁辰敲了敲桌案,淡笑道:“曹操的王佐荀彧,我大兴的军谘祭酒荀攸,皆有谋天下之能,子敬,还有孔明未来也足以进入此列!”

“颖川荀氏。”

“真是人才辈出。”

太史慈,甘宁等人无不感慨。

“好了。”

宁辰目光扫过众人,淡笑道:“寿春守军不足,无须拖延围城,明日一早开始攻城,也好早日休兵,你们下去休息吧。”

“喏。”

众将躬身退出帅帐。

“主公。”

王岳见众将远去,恭敬道:“子布先生发来消息,询问是否将大兴核心迁至寿春,以屯兵虎视中原。”

“治寿春?”

宁辰眉头紧锁。

以淮南为治,确实不错。

可以锚定中原,更能随时应对曹操的攻势。

可是,坏处就是江东会极为空虚,寿春也无天险雄关,此次袁术之败,便是明晃晃的例子。

王岳恭敬道:“子布先生说,若是治寿春,需要提早做出准备。”

“不必了。”

宁辰决断道:“你传讯大兴,让吏部拟一道策书,表鲁肃为两郡都督,而后让军议司拟定军令,让子义的第三军团驻守寿春!”

“喏。”

王岳躬身应道。

“去吧。”

宁辰摆了摆手。

寿春,庐江是锚定中原的基础。

同样江东不能出现任何意外,故而如此安排才最为稳妥。

翌日一早。

大兴还未列阵。

袁耀,黄猗等人便整合将士,家眷准备出城。

大仲皇宫。

众人汇聚在宫宇前。

“殿下。”

黄猗恭敬道:“陛下可能睡过了,我们进去吧!”

“也好。”

袁耀点了点头。

若是再拖下去,他们恐怕难以杀出寿春。

咯吱一声,厚重的殿门被推开,铺面而来的酒气让众人捂住口鼻。

“父亲。”

袁耀率先踏入大殿。

黄猗,陆勉等人也凝望过去。

顷刻间,众人面色发白,不少女眷直接昏厥过去。

只见,大殿横梁上悬下三尺白绫,袁术悬首自绝于这所谓的大仲宫宇,脚下的龙案上摆着传国玉玺,还有一份诏书。

“陛下。”

“岳父。”

黄猗,陆勉冲入大殿悲戚不已。

袁耀悲怒道:“快把父亲放下来,莫要伤着遗体,不然要尔等陪葬!”

“喏。”

众人合力将袁术从白绫上扶持下来。

“父亲。”

“你这是何苦。”

袁耀眼中满是泪光,心揪成一团。

“殿下。”

“有诏书。”

陆勉从玉玺下拿起诏书呈上。

“哗啦。”

袁耀展开最后一份大仲诏书,喃喃道:“自四世三公之家而出,年少游迹洛阳,与阿瞒,本初捉鸡遛狗,攀院越墙,观他人妇,半生碌碌,逢年大乱受拜虎贲中郎,迁大汉后将军,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今悬首宫阙,以白绫裹残尸,玉玺换生路,望吾儿往北,不再回首!”

“岳父。”

“他真的走了。”

黄猗跌坐在地上,苦涩道:“他这是以死明志,以玉玺为我等换一条生路,北上冀州,莫要回头与大兴为敌啊!”

“殿下。”

“拿个章程吧。”

陆勉时不时看向殿外。

袁术自缢,消息绝对满不了太久。

若是冲杀大兴封锁,现在还有几分机会,如果要投降,趁着大兴还未攻城,可以开城献降换一条生路。

如果拖延下去,恐怕就要与国同休了!

“献降。”

袁耀抹了把脸颊上的泪水,嘶哑道:“听父亲的遗言,白绫裹尸,抬棺出城,拿传国玉玺换一条生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