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2)
半个时辰之后,王虎所领数百大兴卫,在大兴城东十里处追上了前行的学子。
“虎将军。”
“见过王统领。”
专利司官吏,诸葛亮,马钧等人敬畏无比。
大兴卫,这是宁辰的禁卫,亦是承继江东军荣耀的卫营。
“铿。”
王虎翻身下马,喘着粗气。
从一个大兴卫手中接过大旗,插在车舆前方。
“这是?”
所有学子凝目而视。
诸葛亮呢喃自语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诸位。”
王虎郑重一礼,高喝道:“你们虽然是学子,也是为大兴征伐的袍泽,此旗乃主公亲自所书,明年年初主公会前往吴郡渡口看望诸位,前路艰险,望诸君慢行。”
“大兴必胜。”
近两百学子走下车舆。
全部热血沸腾,目光炽热的凝视旌旗,长啸在这片原野。
他们是学子,亦是为大兴征战的军卒,大兴卫视他们为袍泽,而这杆寄语旌旗,便是他们的大纛战旗,将会挥扬在吴郡渡口。
“诸君慢行。”
“诸君慢行。”
数百大兴卫列成长阵。
披甲配刀,扶着大兴卫军旗长啸送行。
这是宁辰给予这些学子的誓师,虽然迟了一些,但更显弥足珍贵。
备战交州。
这是整个大兴的信念。
学府,六部,军议司齐心协力而致。
时光稍瞬即逝。
建安二年已经走到了末端。
十一月初时。
司空府点兵三万出征。
曹洪领军一万为前军,驻扎在叶县一带。
夏侯渊领军一万为右翼,兵至鲁阳城下,尽显兵锋狰狞。
同时,孙策在汝南兴兵万余,成为策应司空府主力的左翼兵马,在舞阴一带屯兵。
四万大军,彰显司空府对宛城的必胜之志。
定陵。
司空府中军所在。
中军大营与辎重营合兵一处。
此次,曹操携大势而来,点将十余,郭嘉,程昱皆至。
帅帐中。
众文武汇聚。
曹操居于帅位之上。
程昱翻看着战报,沉声道:“子廉将军在叶县据守,受到张绣麾下大军拼死抵抗,不过孙策已经收复汝阴,而妙才将军也攻下的鲁阳。”
“主公。”
郭嘉沉声道:“此次张绣是携必死之志来抗衡司空府,更是将兵锋抵至前线,与我前军交伐,短时间恐怕会拖住我们进程。”
“主公。”
于禁请战道:“末将请战叶县,十日内必克张绣大军。”
“不急。”
曹操万事在握,风轻云淡道:“我们大军尽出,只余下子孝与元让在许昌驻守,一方面防备杨奉,董承等人,何尝不是在防备袁本初!”
“喏。”
于禁失望道。
“主公。”
郭嘉从案几上抽出一份文书,沉声道:“据校事密报,屯兵新野的黄祖并未对张绣增援,反而荆州州牧府派出邓济统辖五千大军屯兵湖阳,籍此抗衡我军左翼对张绣主力的包围!”
“黄祖?”
“—时英雄耳。”
曹操捋了捋胡子,嗤笑道:“他屯兵江夏,几乎与刘表藩属无异,先射杀孙坚,后在大江击杀宁有道之父,在江东积怨已深,根本不敢调集大军与我们交战,不然江夏空虚,说不准宁有道便会挥兵渡江!”
“主公。”
程昱淡笑道:“我们以孙策为左翼,何尝不是因为与黄祖有杀父之恨,若是黄祖敢出兵,孙策与其部曲将会拼死一战。”
曹操点了点头。
郭嘉感慨道:“此战需稳扎稳打,不能贪功冒进啊。”
“是啊。”
曹操一言定锤道:“此战我们不求攻下整个南阳,只需要将宛城握在手中,许昌以南有一座雄关足以,便可腾出手对徐州征战!”
“喏。”
众文武躬身应喝。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这一次,他们不会在松懈了。
更不会容忍上次清水河畔惨败般的失误。
司空府出兵。
荆州,徐州,冀州等地所望。
这是关乎曹操能否雄踞中原的一战。
此前,荀攸在大兴辑报中阐明了宛城对于许昌的重要性,天下诸侯自然闻风而动。
徐州。
下邳,州牧府中。
吕布与麾下文武争论不休。
“主公。”
陈宫目光锋锐道:“曹操攻伐宛城,其许昌必定空虚,我们虽无法绕过刘备去袭击,可也要动兵。”
“动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