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千军易得,将帅难求(1/2)
“主公。”
荀攸再度道:“我们一致认为,可以在二月攻伐夷州,成为我们的屯兵地,而后收复临海之城的东治,作为磨砺水师之用,同时也是为牵星术与夷州舰作一次试验,八月攻伐交州,毕竟此战关乎数万将士的安全!”
“附议。
贾诩,刘晔,诸葛瑾沉声道!
“可行。”
张昭等人斟酌道。
“可以。”
宁辰思忖再三,抬头扫过众人,说道:“征伐交州可能要一年之久,或许更长的时间,你们可有统帅人选。”
荀攸惊愕道:“主公不亲征交州吗?”
“是啊。”
张昭,刘晔等人也傻了。
大兴凡涉及大战,都是宁辰亲征统筹。
此次攻伐交州,锚定荆南四郡,关乎大兴未来,他们一直以为是宁辰统筹此战,根本没想过统帅人选。
“时间太久。”
宁辰摇了摇头,神情凝重道:“而且若是亲征交州,往返一次的时间也会出大问题,我若是不在大兴,曹操,刘表一定会趁机用兵。”
“嗯。”
众人陷入了沉默。
统御一州战事,非才能出众者不可。
甘宁,廖化,黄忠,潘璋,徐盛都是领军大将,并不能作为统帅,军议司中也只有鲁肃可以担当重任,可也要在淮南坐镇。
“主公。”
荀攸抬头道:“我愿都督交州战场!”
“不行。”
宁辰摇了摇头,沉声道:“公达你是颖川人士,根本受不住海上的奔波,而且交州不比江东与荆州,此战另选!”
“主公。”
刘晔欲要请战。
宁辰挥手止住,沉声道:“公达,军议司召回子敬,加表子义为两郡都督,以大兴符传征徐元直为都督参军,庞士元为都督主簿。”
“喏。”
荀攸恭敬道。
宁辰再度道:“表西阁祭酒鲁子敬为大兴都督,位在军谘祭酒之上,加交州刺史,统筹交州战场,迁荀攸为兵部左侍郎。”
“喏。”
张昭,荀攸躬身应允。
鲁肃退六部侍郎职,迁大兴都督可为军议司之首。
不过荀攸也迁左侍郎职,也算是平衡了军议司与兵部的官职,不过鲁肃的交州刺史与战场统筹可谓简在帝心。
“备战吧。”
宁辰摆了摆手道。
“喏。”
众文武躬身退出大堂。
“缺帅少将。”
宁辰看着众人的背影叹息。
前世,东吴四大都督交替接任,也是缺少统帅。
这一世大兴治下人才济济,可是周瑜还在孙策麾下,而吕蒙,陆逊二人还在蛰伏,庞统,诸葛亮也年幼。
徐元直可用,可是并无大型战场指挥的经验,而且功绩不足以服众。
……
翌日。
天际大亮之时。
荀攸持大兴符传行至城南的一处院落。
“先生。”
徐庶打开院门恭敬作揖。
荀攸目光落在院落中忙碌的妇人身上,笑道:“你母亲在做早饭啊!”
徐庶点了点头,恭敬道:“学府休沐,家中良田也不需要耕种,学生准备吃过早饭去抄录一些书籍,赚取明年的学费!”
“元直。”
荀攸蹙眉道:“我记得征伐淮南时,军议司与兵部对你多有赏赐啊!”
“是。”
徐庶斟上茶水,解释道:“学生常年在学府修学,老母亲难以耕田,故而请了力工,钱财还是多一些比较好!”
“呵。”
荀攸摇头苦笑不已。
“先生。”
徐母踏入大堂,目光熠熠道:“可是主公要征募我儿做事,元直必定不会拒绝,不然老妇打断他的腿。”
“母亲。”
徐庶颇为无奈道。
“元直。”
荀攸取出大兴符传,沉声道:“大兴要对交州用兵,故而子敬要从淮南抽调回来,表子义为两郡都督,他深知用兵,却难抵计谋,主公征你为都督参军,士元为都督主簿,你们二人对子义与淮南也熟悉,此去一定要守好两郡!”
“喏。”
徐庶躬身接过符传。
这一刻,他宛若一柄出鞘的利剑,欲要斩平天下。
“切忌。”
荀攸起身道:“你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子义守好两郡,若是此事功成,你可能就不只是受符传征召,而是直接被征入军议司,至于士元还需磨砺深造!”
“学生谨记。”
徐庶以大礼拜谢道。
征召徐庶,庞统。
这是宁辰不得已而为之。
荀攸,刘晔也可坐镇淮南领两郡都督。
不过,他们要在大兴为征伐交州统筹后勤,这才以徐庶,庞统为辅佐,表太史慈为两郡都督。
四日时间。
司天卫快马渡江。
寿春。
都督府中。
太史慈,董袭二人齐至。
“都督。”
二人铿锵有力道。
鲁肃颔首而应,指着司天卫道:“这是从大兴而来的司天卫,负责传递军议司策令,故而召你们前来。”
“子敬先生。”
司天卫呈上两份策书道:“宣读就不必了,我得尽快返回大兴城!”
“也罢。”
鲁肃欣然应允。
“告辞。”
司天卫转身离开大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