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解成仙 > 第247章 上古秘辛

第247章 上古秘辛(1/2)

目录

墨文渊在调息片刻后,又接连试探了八个玄铁柜。

在第九只柜面终于泛起微光,缓缓开启。

柜中同样分上下两层,下层空空如也,上层却静静躺着一只与先前如出一辙的金丝木盒。

“难道又是一部上古秘典?”他心中难免有些激动,指尖微颤,缓缓掀开盒盖。

却见一枚淡黄色玉简静静躺在其中,上方篆刻的书名为《上古异闻录》。

墨文渊怔了怔,满腔期待顿时化作一声苦笑:“竟是...一本史料杂记?”

虽不是什么修行功法,但墨文渊粗略扫过,发现其中记载的竟是上古时期各族联手抵御外魔入侵的秘辛。

他连忙将典籍收入储物袋,又试着开启剩余玄铁柜。

可惜以他目前的修为,剩余柜门纹丝不动。

墨文渊也不强求,转身立于洞口,朝着高台上的莲花宝座深深一揖:“前辈厚赐,晚辈铭感五内。”

离开洞府后,他沿着峡谷边缘小心避开阵旗,终于安然脱身。

刚踏出峡谷,身后的入口便如墨染宣纸般渐渐晕散。待他放出神识探查,哪还有半点洞府踪迹?

墨文渊不禁摇头感叹:这位大能留下的洞府,即便历经千年依旧玄奥非常。若非机缘巧合用影遁符误入,恐怕此生都难有此奇遇。

遥看远处天色,远处的坡顶上挂着一轮垂落的日轮,竟已是酉时三刻。

没想到在洞中已不知不觉的过了半日。

辨明方位后,他当即祭出飞舟,化作一道流光向北疾驰而去。

以墨文渊如今的修为,御使飞舟所耗灵力甚微,倒有余力一边赶路,一边翻阅从洞府中得来的典籍。

他这才知晓,那洞府乃是三千年前一位名为“青木真人”的大能所留,其中书册多为其游历手札,记载详实,包罗万象。

不仅有北冥州的风物见闻,更有南冥州的奇诡秘境、西极州的荒古遗事,令人眼界大开。

其中,最令墨文渊在意的有两件事,皆记载于三千年前:

其一,五州之中最为强盛的中州莫名崩散,从此销声匿迹;其二,北冥州曾有天火降世,五龙相迎,护佑苍生。

关于中州崩散一事,典籍中仅有寥寥数语,只道“盛极一时的中州,竟如烟云消散,再无痕迹可寻”。

而对北冥州天火一事,记载却颇为详尽:

“天火坠,乃外道之物;五龙迎,护苍生之劫。后外道负伤遁入玄穹,实为避外域魔战焉。”

“外域?魔道?“

墨文渊眉头微蹙,心中疑惑更甚。

这所谓的“外域”与“外道”究竟是何物?他曾在剑宗典籍中读到过,域外有天魔觊觎此界,伺机入侵。

然而,这手札却将天火称为“外道”,而非直言天魔。二者之间,莫非另有玄机?

他摇头轻叹,一时难解其中深意,只得暂且将书册收回储物袋。

墨文渊最后取出《上古异闻录》细细查阅,这枚玉简中详细记载了上古大能“东皇太一”率领人族共抗天魔入侵的壮烈往事。

人魔大战共历三劫:

第一战,正值人族中兴盛世,修士如云,法宝神异,术法通天,人族大获全胜。

第二战,中州紫霄宫自恃首战之功,不服调令。

一方抗命,八方效尤,诸多势力竟在战时争权夺势。

值此存亡之际,东皇太一当机立断,亲自出手斩杀紫霄宫三大抗命长老,以儆效尤。

自此,虽勉强收束军心,然诸修皆慑于人皇之威,各怀鬼胎,致使此战惨胜。

东皇太一深知人心已散,再难如初战那般众志成城,只得倾尽毕生修为,以身封天,永镇域外通道。

其后裔世代为“守阵人”,以精血为引,加固封印,至今未绝。

墨文渊抬眸之际,忽觉体内血脉竟与玉简隐隐共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玉面。

“域外、天魔、人皇...”他低声呢喃,眸中闪过一丝复杂,“这位人皇固然高义,但为护这样的一群人...当真值得么?”

墨文渊猛然摇头,将这些思绪尽数压下。

“有多大修为,担多大因果。”他自嘲一笑,“这些先辈能做出惊天动地之举,皆因已达通天之境。以我如今这点微末道行,能除些小魔、护一方安宁,便也算尽了本分。”

..........

两日后,墨文渊越过一道横亘东西的群峰之岭,终于踏入元国境内。

继续向北飞行百余里,才见零星几座村庄点缀在荒野之中。

他心知肚明,这正是玄阴教频繁入境掳掠凡人所致,元国南境才会如此荒凉。

又飞行半日,天际已能望见零星赶路的修士身影。他暗自盘算,此地距银川州南宁城应当不远了。

“也不知凤仙子一行是否已通过传送阵脱身?”这个念头在心头萦绕,令他不由加快飞舟速度。

就在临近银川山脉南麓时,一道凌厉神识突然将他锁定。刹那间,一股寒意顺着脊背窜上后颈。

墨文渊几乎是本能地施展流光术,身形刚动,一道寒光便将他留在原地的残影斩得粉碎。

他顿时心生恶寒,是何人在此截杀于他?

不过刚感应到神识探查,这法器便突袭而至,此人修为深不可测,以他现如今修为难以抗衡。

此刻唯有一个念头在脑海中炸响:逃!

手中黄光爆闪,他的身影再次消失。

下一瞬,“嘭”一声凝实的撞击将墨文渊撞得气血翻涌。

他抬眼看着前方如波纹扩散的无形墙壁,竟是一道无形禁制阻隔了他的影遁符。

不待墨文渊思索,后背的寒意近乎凝成实质,直沁得他手脚发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人影自屏障中踏空而出。

来人身着一身流光溢彩的锦袍,其上隐泛出的印记墨文渊却识得,正是佛教中的“卍”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