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授粉和养猪场(2/2)
等以后成立了公司,就不需要重新修建猪场,直接更换管理模式就行。
“按各家想养的规模,划分地块,自己承包。
自己投钱,建自己那块地上的猪圈。
合作社负责规划好,比如道路怎么修,比如猪粪怎么处理。
这样建起来,一家轻轻松松能养二十五到三十头。”
听完王建安的建议,其他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二十五到三十头?就是五六十头,那得卖多少钱?”
“盖新猪圈,这得投进去多少钱?回本快不快?”
……
王建安等了一会儿,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才开始说话。
“我粗略的算过了,新圈按标准建,一头猪的圈舍成本摊下来,大概得百十块。
按养30头猪算,就得三千块多一点,这还不算猪崽钱和饲料钱。”
他看到不少人,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接着说道。
“然后再算算收益,一头肥猪差不多能赚120左右。
30头,一轮下来就是3600,一年养两轮,赚7000多,扣掉所有成本,第一年差不多能回本,小赚一点。”
“一年回本?”几个年轻人跃跃欲试,“第二年开始每年能赚7000多,想想都激动。”
“不是半年回本吗?”有反应快的提出了质疑。
王建安解释道:“还要建公共设施,这么多猪,得有化粪池吧,田里面肯定用不到这么多猪粪撒。
还有粮仓,几百头猪,粮食消耗能那么大,家里面肯定放不下撒。
还得修灶房煮猪食吧,家里的灶煮不了那么多猪食。
当然,这些建筑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修一次能用10几20年。
所以我才说第一年只能小赚一点。”
“哦,明白了。”
一些老一辈则感叹:“那没本钱咋个修猪圈嘛。”
“贷款。”王建安回应道,“我打听过了,办养猪场了能申请到专项贷款,利率只有5%,当然这得请集体做担保。”
“贷款啊……”
“如果不去修集体猪圈,还能加入合作社吗?”
老一辈的人都在踌躇着。
“贷款就贷款,第二年就是纯赚了。”年轻一辈则是非常踊跃。
王建安解释道:“随便在哪儿养猪,都可以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社员的福利都是一样的。
这样,想承包地的就去泽安舅舅那儿登记,说一下养猪规模,20还是30头。
之后我们根据人数统一规划养猪场的规模,因为还涉及到公共设施的修建,不能东一家,西一家的。”
“那可不可以先在家里养,二天再搬过去?”
“当然可以。
但是有一点要提醒下哈,现在统一修建猪场,规模都是预定了的,以后要想再修,得修新的公共设施。
现在加入的话成本会低一些。”
“哦……”
最终有15户打算去坡上修建统一猪场,其余10户打算先在自家猪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