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29章 徐庶寄信夸阿斗,刘备慧眼识魏延

第29章 徐庶寄信夸阿斗,刘备慧眼识魏延(1/2)

目录

虽然刘禅此刻隐约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但他深知自己年岁尚幼,即便真有能改变这乱世格局的良策,也缺乏实施的力量与根基。

更何况,父皇刘备此刻仅据江夏一隅。

他心中诸多构想,皆需待父皇麾下大军真正掌控荆州全境之后,方有落地生根的土壤。

他沉心思索:荆州几大世家,蔡氏、蒯氏早已举族北附曹操;

而黄氏、庞氏、马氏等,则注定将成为父皇坚实的羽翼。

待到荆州一统之日,便可着手将蔡、蒯两家留下的庞大家业与盘根错节的影响力,转化为推行仁政、稳固根基的资本。

因此,刘禅并未急于求变。

他沉潜下来,继续跟随徐庶先生潜心向学,深入体察荆州风土人情、山川地理。

也正是在这段沉淀的时光里,他前世所读的儒家典籍,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深刻光芒,许多微言大义,豁然贯通。

至于系统奖励的包拯,,刘禅亦未忘怀,抽空遣丁奉寻访。

此人被系统直接安置在江夏太守府中,担任管理文书流转的底层小吏。

丁奉禀明乃公子刘禅所需,太守刘琦自无二话,爽快将包拯调拨过来。

初见包拯,刘禅心中顿悟:张飞与尉迟恭两位猛将争夺的“刘营第一黑炭头”称号,怕是要拱手让人了!

这肤色之深浓,若非系统明示其为根正苗红的汉人,刘禅几乎要疑心是昆仑奴渡海而来!

毕竟他可太黑了!

然而,此君虽面沉如墨,衣着简朴,眉宇间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沉稳与凛然不可犯的刚正之气。

有辛弃疾珠玉在前,刘禅深谙系统所出,必非凡品之理,岂敢有半分轻视?

可惜不能查看他的能力值,刘禅与之简单对谈数语,但觉其言简意赅,条理分明,尤擅律法精义,明辨秋毫。

倒是与法正法孝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巧法正此时尚在益州,如果让先生负责军中法度,倒也合适。

于是将其介绍给徐庶,委托他将其送至自己父亲帐前效力。

而此时的徐庶,胸中激荡难平,他知道,自己或许见证了一个非凡灵魂的觉醒,大汉的未来,或许真的系于少主于一身!

他强压下自己内心的震撼与狂喜,回到居所。

几乎是颤抖的铺开竹简,饱蘸浓墨,将今日田间所闻,尤其是刘禅那番石破天惊的志向,连同自己对其麒麟之才、明君之质的评价,事无巨细、字字珠玑地写了下来。

信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对未来的无限期许,最后写道:

“……此子之志,非止于守成,更在于开万世之太平!主公得子如此,汉室中兴,指日可待!庶感佩涕零,恨不能即刻飞驰主公驾前,共襄盛举!”

写罢,他唤来心腹亲兵,命其星夜兼程,务必将此信亲手送至刘备手中。

…………

长沙城外,刘军大营。

刘备端坐主位,眉宇间带着连日征战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正与诸葛亮、辛弃疾等人商议军务。

大军自江夏开拔已逾半月,虽已控制长沙大部,然坚城未下。

若再迁延时日,辛弃疾“速胜”之策恐将化为泡影。

“未曾想区区韩玄,竟阻我军半月有余!”刘备轻叩案几,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军师、幼安,如今当如何破局,速克长沙?”

尚未等二人回话,帐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