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67章 雏翼初丰离慈幄 江石新立定营盘

第67章 雏翼初丰离慈幄 江石新立定营盘(2/2)

目录

那片沃土荒原,便是未来军粮的保障。

其次,仅凭少英营数百人,开垦如此广阔之地力有未逮。

需广发告示,招募流民、贫户前来垦殖。以“屯田”为名,许以田租优惠甚至未来授田之诺,吸引劳力。

然而深水良港岂能闲置?此地地势虽然不像夏口之地,位于两江交汇之处,但却也够用。

命糜芳利用其商路人脉,先行搭建简易码头。此乃通商聚财、招揽四方消息之咽喉,更是连接荆襄、窥探江东的窗口。

之后还能训练一支水军,看看能不能到达地图上的夷州、倭国。

(刘禅一生没经历过水战,没到过海边,不知道江船与海船差距,此乃他想当然。)

最后就能将营寨周边地理、水文、荒地分布等编为“实地课业”,命少英营少年们分组探查绘制详图。

既能锻炼其勘察之能,又能为后续规划提供精准依据。

“起步之地,便从这一砖一瓦、一锄一犁开始吧!”

只可惜手下能用之才还是太少,少英营里面的少年们也尚未成长起来,否则他早就多面开花了。

本来就只有区区两个文士,一个尚在长沙做太守,另一个正跟着刘备攻打江陵。

身为堂堂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玄孙、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刘备之子,刘禅此刻却深感麾下乏人,竟只有糜芳一人堪用!

可叹江夏才俊,早已被父亲刘备搜罗殆尽。纵使刘禅有着前世记忆,此时也难觅良才。

大才固然无处寻,便是可用的小才也难觅踪影。

最终,还是糜芳厚着脸皮返回江夏,软磨硬泡地从兄长糜竺那里讨来了三名小吏。

这才解了刘禅的燃眉之急,让夏口西这片新得的领地初具条理。

短短月余,夏口东滩已焕然一新。

简易却坚固的营寨依坡而建,俯瞰着下方。

少英营的少年们结束了晨练,正分成数队:一队由老卒带领,在滩涂平坦处操演军阵,呼喝声震天;

另一队则扛着简陋农具,在划定的“军垦区”奋力清理着最后一片荒草,翻垦出的黑土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更远处,一条新挖的引水渠雏形已现,正蜿蜒伸向荒地深处。

然后便是江边那座初具规模的木质码头。

得益于糜芳的商路关系,简易栈桥已然伸出水面,此刻正停泊着几条不大的货船。

糜芳身着半旧锦袍,正指挥着雇来的力工和部分少英营少年,小心翼翼地从船上卸下成袋的粮种和农具。

码头旁的空地上,临时搭建的草棚连绵,那是响应招募令陆续到来的百余户流民。

他们虽面有菜色,眼中却燃着希望,正由营中文吏登记造册,分配临时住所与垦荒地块。

刘禅立于新建的望楼上,看着这片蒸腾着生气的土地,心中稍慰。

招募流民比预想顺利,糜芳的码头也打通了第一条小额商路,运来了急需的物资。

制糖的工坊,也被糜芳搬到了此地,就紧紧挨着军营,四周有少英营的少年们充作看守。

一条简易的马路,将整个区域一分为二,军营对面,则是正在新建的简易学堂,那是刘禅要求为少英营少年和流民子弟开设的识字算数之所。

学堂周围,零零落落的坐落着几座木屋。

那些是江夏来的三位小吏的住所,由少英营的少年们亲手所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