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科技赋农,桃花村的现代农业!(2/2)
就拿眼前的插秧机来举例。
这台插秧机按照路径规划,该转弯时转弯,该掉头时掉头,实现精准插秧,同时配合精准的施肥作业,整个过程高效流畅。
突然……
徐斌注意到,眼前的水田的边缘,已经挖掘出沟渠。
他好奇道:“李村庄,你们这些农田,怎么挖了沟渠?”
李东笑着解释道:“徐镇主,今年我们桃花村,实施稻蟹共养。
每亩农田,都会在四周挖掘环沟,用于稻田蟹生长。
5月中旬,我们会在稻田内,投入蟹苗,以及螺、蚌、鱼、虾,作为稻田蟹的食物。
如此一来,水稻和河蟹,便能各取所需,共同生长。
河蟹可以为稻田除杂草、松土壤、吃害虫,其粪便也是稻田的优质肥料。
水稻的生长又为河蟹,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
同一块水田,既种稻又养蟹,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到了9月中旬,稻田蟹就能陆续上市销售,给桃花村粮食合作社,增添一份收入。”
“原来如此!”
徐斌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稻蟹共养的模式,最早始于1991年,由辽省盤锦大洼本土企业家李小栋首创。
时至今日,
盤锦大米和盤锦河蟹,已经闻名全国。
不过在苏城……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稻蟹共养的模式。
说实话。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破解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空间收益,实现一亩双收。
……
接下来。
李东又带着徐斌,参观了农田内的“高科技”。
农田之内,有着许许多多的小型设备,看上去科技感十足。
李东不断进行科普。
“徐镇主,这台设备名为土壤湿度传感器,由不锈钢探针和防水探头构成,可长期埋设与土壤内,它会对表层和深层土壤进行墒情的定点监测和在线测量。”
“这台设备名为气温与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空气温度和湿度,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统计传感器数据,从而提前做好病害防范措施。”
“这台设备名为光照强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光照强度,通过监测光照数据,桃花村粮食合作社便能调整种植密度和种植间距,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这台设备名为风速风向传感器,可以监测风速和风向,工作人员根据风速风向数据,提前设置防风障等防护措施,并在农药喷洒时,根据风向,避免农药漂移对周边造成环境污染。”
“这台设备名为降雨量传感器,可以准确记录降雨量。工作人员根据数据,便能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在雨季,若降雨量过大,工作人员可及时开启排水系统,防止农田积水;在干旱时期,结合降雨量和土壤湿度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灌溉以及灌溉量的多少。”
“……”
听到一系列介绍。
徐斌惊讶不已。
真的很难想象。
桃花村种植水稻,深度结合科技,不光实现农业机械化,还实现了农业科技化。
这一点,真的很不可思议!
李东见到徐斌的表情,心里微微一笑。
这才哪到哪啊!
若非现在是2000年,许多科技还不成熟。
他早就安排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插秧机、卫星遥感、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大数据、空天地一体检测体系、水肥药一体智能设备、地埋式伸缩喷灌设备、智能配肥站、智能温控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了!
届时,阁下该如何应对?
不过没关系。
光凭桃花村目前展现出的科技农业,就足以让全县所有农村,学很长一段时间。
可以预想的是。
当桃花村科技赋农的新闻,播出之后。
他就可以收获海量的“村庄凡尔赛点”,从而在系统商城内兑换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