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 第190章 盘古号的期望

第190章 盘古号的期望(1/2)

目录

傍晚时分,石毅也要返回基地了。下一次回来又不知是何时。妻子们帮他整理好简单的行装,送他到院门口。

“在家好好的,有什么事就打电话。”石毅看着四位风韵依旧的妻子,眼中满是温情与歉疚。

“我那边……项目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可能最近都会很忙。”

“放心吧,家里有我们呢。”陈雪茹代表姐妹们发言,替他理了理衣领,“你自己注意身体,别光顾着忙,饭要按时吃。”

“爸,加油!造大飞船!”小女儿石晓曦挥着小拳头给他打气。

石毅笑着挨个抱了抱妻子们,又揉了揉孩子们的脑袋,这才转身坐上等候的吉普车。

车子发动,驶出大院,汇入四九城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之中,然后朝着郊外机场的方向疾驰而去。

家里的热闹散去,但生活的轨迹依旧继续。

石振华果然开始了他的“相亲”之旅。陈雪茹发动了几乎所有能发动的亲戚朋友关系,把四九城里家世清白,品貌端正的姑娘资料搜罗了一堆。

石振华虽然心里还惦记着太空,但也是个孝顺孩子,不忍心太过违逆母亲,只能硬着头皮去见面。

结果不是他嫌人家姑娘太娇气、没共同语言,就是人家姑娘觉得他太闷、像个老干部。

想了几次,反而更坚定了“先立业”的想法,只是不敢再在陈雪茹面前提去基地的事了。

石晓雯则开始了她的“融资”之路。她先找准了性格软、最好说话的三妈周慧兰,磨了好几天,又是捶背又是揉肩,还把自己精心写的商业计划书给周慧兰看,阐述她的理想——不是小打小闹,是想做连接国内外的贸易,把国内的好东西卖出去,把国外的新技术、好设备引进来。

周慧兰被磨得没办法,又觉得晓雯确实有想法,偷偷塞给了她一笔自己的私房钱,但叮嘱她千万别让秦淮茹知道。

刘静雅那边,石晓雯也没放过。小妈刘静雅性格开朗,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听了晓雯的想法觉得挺有意思,也投了一点天使投资,但同样规模不大,并且明确表示这是风险投资,亏了可不许哭鼻子。

最大的难关还是亲妈秦淮茹。秦淮茹态度坚决,认为高门大户的女儿去经商是“丢份儿”,哪怕石毅同意了,她心里也膈应。

石晓雯使尽了浑身解数,撒娇、讲道理、甚至赌气不吃饭,都没能撼动秦淮茹分毫。

最后还是石毅某次打电话回家时,秦淮茹忍不住抱怨,被石毅又劝了几句:“儿孙自有儿孙福,她真想闯,就让她去试试,撞了南墙就知道回头了。总比憋在心里成了疙瘩强。钱我下次回来补给你。”

秦淮茹这才勉强松了口,但给的资金也有限,而且约法三章:不许打家里的旗号、不许做违法乱纪的事、定期汇报情况。

石晓雯总算凑齐了第一笔启动资金,虽然离她的理想数额还差得远,但也足够她先租个小门脸,注册个贸易公司,开始摸索着跑业务了。

她的大学生身份和偶尔流露出的不凡谈吐,让她在初期接触一些渠道时,倒也没人敢小瞧这个漂亮的年轻姑娘。

再加上她的那些玩伴的一些帮忙,发展的也很顺利。

周晓丽和张海洋的关系,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慢慢升温。张海洋经历了对周晓白的无望等待后,变得成熟了许多。

他欣赏周晓丽的文静善良,两人又是大学同学,有共同话题。

他追求的方式很踏实,经常去医学院等她下课,送她回家,有时带她去吃新开的西餐厅,或者看场电影。

周晓丽对这位高大帅气,又体贴细致的师兄也很有好感,只是脸皮薄,从不主动。

周慧兰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觉得这比那个飘忽不定的钟跃民靠谱多了。

刘念毅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他性格比较像年轻时的石毅,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毕业后大概率也是进相关的军工或重工领域,准备走父亲的路。

四个小的还在上学,虽然对零花钱被严格管控颇有微词,但很快也被改革开放初期涌进来的新鲜玩意——港台流行歌曲磁带、时髦的牛仔裤——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变着法地想从妈妈们那里要点钱,或者攒下早餐钱去买喜欢的东西。

家里的女人们,陈雪茹主持大局,操心着孩子们的终身大事和家里的开销用度。

秦淮茹除了上班,主要精力放在盯紧石晓雯,生怕她闯祸。

周慧兰和刘静雅则相对轻松,军一厂的工作不忙了,大部分主要业务都搬迁出去了,只有一些小项目保留下来,她们就负责保持厂里的稳定就行,同时打理好家里的生活起居,照顾好几个小的。

四女相互扶持,情同姐妹般的把这个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温暖舒适。

而石毅,此刻已经回到了那片熟悉的戈壁滩,回到了他真正的战场——星际战舰“盘古”号的建造基地。

这十多年的时间,石毅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这艘“盘古号”上,取名盘古的寓意,也是希望它如盘古天王一般,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进入新的时代。

进入巨大的封闭式船坞内,就看到一艘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巨舰,已经初具雏形。

它不同于任何已知的海上舰艇,流线型的舰身闪烁着特种合金的冷冽光泽,多层甲板结构复杂而精密,巨大的引擎喷口预示着它拥有挣脱星辰引力的磅礴力量。无数工程人员在舰体内部和外部的架子上忙碌着。

这艘战舰大部分是使用的,石毅从系统中兑换的新型技术,毕竟对于太空航行那动辄以光年为单位的距离,以他们之前的那些继续,想要在太空实现远航,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战舰开出去,还没到目的地,人就老死饿死了。

所以石毅才花费海量积分兑换了一系列的新型技术。

像什么,亚光速粒子流推进引擎:利用超强磁场约束并定向喷射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流,理论上可将大型飞船加速到亚光速。以及配套超大型能量核心及时空曲率补偿护盾(否则高速下的相对论效应和时间膨胀效应会对舰体和乘员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短程空间翘曲点(虫洞)生成与稳定装置:并非真正的超光速引擎,而是在宇宙两点间短暂开辟一个微观虫洞进行跳跃。

跳跃距离、精度和稳定性受装置功率和空间环境极大影响,且需要目标区域的精确坐标。能耗极其恐怖。

还有生态环境模拟系统,新型武器系统等等,就因为这些新型技术,才耗费了十多年之久。

毕竟有些东西,你不懂,有资料也并不能制造出来。

石毅一回到这里,立刻换上了工装,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听取各系统总师的汇报,解决技术难题,检查工程进度。

“报告总师,能量核心第三次全功率模拟测试准备就绪!”

“报告!舰体结构强度最终验证数据已出,全部达标!”

“报告!生态循环系统第三模块已完成安装调试!”

“导航系统与‘北辰’基地主控计算机联调成功!”

好消息不断传来,但挑战也同样巨大。如此庞大的星际战舰,涉及的技术成千上万,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