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 第197章 军事观察团

第197章 军事观察团(1/2)

目录

1861年12月10日的维也纳清晨,寒风中裹挟着些许煤烟的气息。中央火车站高大的玻璃穹顶此时还笼罩在晨曦微光中,站台上煤气灯依然闪烁着昏黄的光芒。

赫迪格·瓦斯里夫少校紧了紧军大衣的领子,试图抵御这刺骨的寒意。他昨晚正在歌剧院欣赏《魔笛》,临近午夜才收到紧急集合令。此刻,困意和好奇心在他脑中交织。

站台上约莫聚集了四、五十名军官。炮兵军官们的红色领章在昏暗中特别醒目,猎兵军官们墨绿色的制服则较为低调,掷弹兵军官们胸前的黄铜纽扣泛着柔和的光泽。军衔从少尉到中校不等,每个人都笔挺地站着,仿佛在等待检阅。

他打量了一圈,就身边一个第45独立猎兵团的埃米尔·冯·泽克特少校他认识,还是绷着一副脸,他们在去年的布雷根茨军事演习上共事过,那时泽克特就是这副一丝不苟的样子。

“泽克特、泽克特...“瓦斯里夫压低嗓音,像是怕惊扰了这清晨的宁静。他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形成白雾,“你知道是什么情况吗?“

泽克特纹丝不动,仿佛没听见似的。他的目光始终笔直向前,军帽下的眉头略微紧蹙。

瓦斯里夫少校见泽克特没搭话,自顾自地问道:“你知道叫我们来是为了什么吗?”

“今天早餐你来得及吃了吗?”“我连咖啡都没来得及喝一口,我觉得肚子有点小饿啊,要不要等会去吃个早餐,这才几点啊,天刚蒙蒙亮。”

“你觉得是什么任务?为什么把这么多军官聚集在一块,哎...”“要不要一会儿去霍夫堡咖啡馆?他们的苹果卷...”

瓦斯里夫少校跟个话痨,呃,他就是个话痨,自顾自地低声说着,他左手边的留着浓密黑发的骑兵上尉显然被这絮叨声惹恼了,泽克特很想表示不认识这货,但为了纪律又或者别的什么,快速说了一句,“别说了,来人了。”

瓦斯里夫少校还没说什么,耳朵也动了动,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军靴的声音踏在大理石板上还是很明显的。

站在眼前的一个穿着绿色军大衣,胸前带着三枚明晃晃的勋章的将军,用狠厉地目光扫视着眼前的这批军官。

他身材中等,不胖不瘦,脸上留着这个年代常见的络腮胡,但左边的脸颊上有一道细细的疤痕,这个人是路德维希·卡尔·威廉·弗赖赫尔·冯·加布伦茨中将。

将军走到队伍前,站定。他的目光锐利如鹰,缓缓扫过每一张面孔。这目光中似乎蕴含着某种重要使命,让在场的军官们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连瓦斯里夫也不再东张西望,而是正襟危立。

“所有人,立正、稍息。“随着他的命令,军靴跟相碰的声音整齐划一地响起。

加布伦茨开始在队伍前踱步,军靴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规律的声响。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军官的面庞,语气中带着赞许:“你们都是军中进行精挑细选挑出来的中级军官,每个人身上至少有两次战功,非常优秀。“

“现在,请让我宣布你们的机密任务。”

“命令,由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和加布伦茨中将带领秘密军官团前往美国,以军事观察团的身份对美国内战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和学习。”

“命令结束,有什么问题吗?”加布伦茨中将背着手看着眼前的军官们。

“将军阁下。”一名穿着灰色猎兵服装的中尉举起自己的手,得到加布伦茨的示意后继续开口:“您一方面说以军事观察团的身份,军事观察团是合法的交流项目,例如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美军派遣了军事观察团,双方都没有攻击他们,而另一方面您又强调秘密军官团,我很困惑?”

“呵。”加布伦茨中将接着说道:“美国处于内战状态,北方联邦政府拒绝任何国家或者势力派遣任何形势的军官代表来介入,但是南方联盟国方面不禁止,我们这次是站在联盟国一方的战场来观战的,秘密方面,很简单,你们会有机会带领小股军队参战。讲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一项高度危险的任务,谁想要退出?”

“我给你们一分钟思考机会。“加布伦茨的话音落下,站台上陷入了完全的寂静。只有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打破这份沉默。

瓦斯里夫少校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他偷眼瞥向周围的同僚,看到泽克特少校依然保持着笔挺的站姿,面色沉静。

那位提问的猎兵中尉目光坚定。整整一分钟,没有一个人举手,没有一个人后退。

加布伦茨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一旁的副官上前。这位身着参谋军服的上尉手里捧着一叠号码牌,开始按照名单依次分发。

“根据号码找到自己的位置。“副官的声音清晰地传来,“1号到10号在第一节车厢,11号到20号在第二节车厢...“

“你们所有的物资都会在自己所在位置,包含任务详情,开始登车。”

...

而在中央火车站的一间豪华的候客室,弗朗茨正在跟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交代一下具体的问题。

“阿尔布雷希特,你们这次去美国,一定要用相机多多照下来实战情景,“弗朗茨皇帝坐在红丝绒椅子上,手里把玩着一支钢笔,“这种大规模作战如果要往上数要到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了。而现在,和那时候已经大变样了。新式后装步枪的射速比当年提高了何止三倍。“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挺直腰板,身上笔挺的军服上勋章叮当作响:“陛下,论起实战经验,帝国的军队绝对算是欧洲前列的了。我们在多瑙河之战就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人那种散兵线战术......“他斟酌着用词,“恐怕不太适合我们欧洲的战场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