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 第228章 1862年发展状况汇总与苏伊士运河

第228章 1862年发展状况汇总与苏伊士运河(1/2)

目录

1863年2月1日,上午。

美泉宫,大宴会厅。

大厅内,帝国最显赫的贵族们身着华服,按照严格的等级秩序就座。

首相布尔伯爵缓步走上讲台,他身着深蓝色燕尾服,胸前别着帝国最高等级的勋章。他清了清嗓子,翻开手中厚重的羊皮纸文件,用沉稳的声音开始讲话:

“1862年,帝国财政收入为6.3亿弗洛林,相比于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八。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关税改革和铁路运输带来的贸易繁荣。”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台下神情专注的贵族们,“在产业结构方面,我们依旧是以农业为主,农业部门占比四十五。但值得注意的是,工业部门提升显著,由百分之二十五上升到百分之三十。”

台下响起一阵低语声。

布尔伯爵仔细查阅着文件上的数据:“具体而言,帝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七个领域:钢铁、电力、铁路、煤炭、纺织、机械制造以及农业和食品加工。其中,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是帝国重点扶持的行业。得益于波希米亚地区和巴伐利亚新建的高炉,我们的钢铁年产量已达到100-120万吨。”

他翻过一页,继续说道:“在能源方面,萨克森地区的大规模煤矿开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发现的露天煤矿使得开采效率大幅提升,加上帝国其他地区陆续发现的煤矿资源,我们的煤炭年产量已达到2500-3000万吨。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大厅右侧,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微微颔首,与身旁的工业大臣威廉·亚历山大·里特·冯·舍勒男爵低声交谈。

布尔伯爵提高声调:“特别要提到的是铁路建设。自帝国合并以来,我们的铁路里程已从6500公里增加到10000公里。目前在建的铁路还有12000公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长。”

他用充满自豪的语气说道:“这些钢铁动脉将慕尼黑与德累斯顿、伦贝格和的里雅斯特紧密相连,将帝国各地从割裂走向统一。”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布尔伯爵摘下眼镜,目光扫过大厅:“诸位,这些成就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支持。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英国、法国这些欧洲强国相比,我们的工业化程度仍有差距。接下来,帝国将继续加大对重工业的投入,特别是在军工领域...”

...

符腾堡王国首相约瑟夫·冯·林登男爵百无聊赖地坐在扶手椅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座椅扶手。他今天特意挑选了一件深绿色的天鹅绒礼服,胸前别着符腾堡王国的雄鹰勋章,在满厅的帝国贵族中显得格外醒目。

“啊,好无聊啊。”他撇撇嘴,用只有身边人能听到的声音嘟囔道。这已经是他今天第三次叹气了。作为一个星期前就收到奥地利方面提供的讲演稿和各项数据的人,他当然知道这些光鲜的数字里有多少水分。别的不说,财政收入方面,南德意志邦国的收入本就不该计入奥地利中央政府,但还是被堂而皇之地加了上去。

不过这个好日子也到头了,他们这帮人要在这参加今年的奥地利帝国邦国联合会议,将要统一货币,将铸币税收归中央。更别提马上要确定的宪法什么的了。

林登男爵侧过头,看着身旁的萨克森王国首相费迪南德·冯·博伊斯特男爵。后者正襟危坐,专注地听着台上的演讲,仿佛那些数据都是第一次听到似的。博伊斯特今天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萨克森军装,胸前挂满了勋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费迪南德,费迪南德。”林登男爵扯了扯博伊斯特男爵的袖子,压低声音问道:“我听说奥地利又要打仗了?是真的吗?”

博伊斯特微微皱眉,不动声色地环顾四周,确认没人注意他们后,才低声回答:“不清楚,不过在德累斯顿的军工厂的确是加足了马力生产武器。不是卖给美国那种过时的前膛枪了,而是各种先进武器和其他军需物资。”

“那的确大概是要打仗了,哎。”林登男爵闻言,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这声叹息引起了博伊斯特男爵的注意,他侧过头,用探究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同僚:“你叹气干什么?帝国这些年哪次用兵不是大胜。”

“就是如此啊,”林登男爵用下巴指了指台上神采飞扬的布尔伯爵,“你瞧瞧布尔那个神气的样子。奥地利每次大胜之后,总会在各地大肆宣传,久而久之,我担心我们各国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小,至少比1859年的时候小得多。”

他说这话时,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忧虑。作为符腾堡人,他始终将自己首先视为符腾堡王国的首相,是个符腾堡人,其次是德意志人,最后才勉强算是个奥地利帝国的一份子。

而旁边的费迪南德·冯·博伊斯特男爵则是个狂热的哈布斯堡加上统一帝国支持者,基本上跟维也纳的联系非常紧密,萨克森王国也是在他的力劝之下加入奥地利帝国的。

博伊斯特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约瑟夫,你太悲观了。帝国的强大对我们都有好处。想想看,统一的货币体系、完善的铁路网络、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不都是我们需要的吗?我们的货物已经进入了瑞典王国、意大利地区,这都是得益于我们是一个整体。”

“哎,死脑筋,跟你理不清楚。”

....

埃及,苏伊士运河施工地中段。

埃及总督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前些日子本来因为苏伊士运河修建搞得有些烦,前些日子,英国人的《太阳报》和《泰晤士报》接连发表文章,揭露苏伊士运河工地上强制劳役的残酷现实。报纸上刊登的照片和报道让欧洲舆论哗然,劳工们在烈日下暴晒、缺乏医疗保障、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些报道让赛义德帕夏感到无比头疼。

“这些英国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在接到手下报告之后骂的话。

工地的条件确实恶劣,劳工们的待遇也远远谈不上人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