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丹麦王国跟英国努力失败(1/2)
历史上英法在普丹战争之前是劝说过丹麦修改1863年11月宪法,将其中的石勒苏益格公国统一于丹麦王国的条文修改或者去掉,但最终没有成功。
而现在,在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陛下去世之后,新的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想要继位,但是议会给出的条件就是必须要签署新宪法。
克里斯蒂安九世尽管也很反对惹怒德意志人,毕竟普鲁士一直虎视眈眈,但是他不是弗雷德里克七世,他没有那么坚定,也没有那种崇高的威望,他被迫签署了丹麦新宪法,正式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并入丹麦王国。
而首相卡尔·克里斯蒂安·霍尔第一时间就辞职了,这位首相将这个烂摊子交给了疯狂庆祝的丹麦民族主义者跟执政党民族自由党。
现在,新的首相是牧师迪特列夫·哥萨德·蒙拉德。
这间位于克里斯蒂安堡宫二层的宽敞房间就是蒙拉德首相的办公室,陈设典雅而庄重,墙上挂着历代丹麦君王的肖像画和取得胜利的战役地图,其中最显眼的就是1850年的伊斯特德战役——丹麦在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的辉煌胜利。
橡木办公桌上,桌面整洁有序,摆放着一叠官方文件、一座精致的银墨水瓶和数份当天的报纸,头版全是关于石勒苏益格问题和可能爆发的战争的激烈讨论。背景是一幅过分夸张的漫画,描绘丹麦英勇的士兵如何击退普鲁士的“侵略者”。
在办公室中央站着一位身材挺拔的老人,尽管已经72岁高龄,但他的站姿依然笔直,这位老人就是丹麦陆军总司令克里斯蒂安·尤里乌斯·德·梅萨将军,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的英雄,伊斯特德战役的胜利者。
梅萨将军身着深蓝色将军制服,胸前挂满勋章,但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中却透露出不符合他英雄地位的忧虑。
他今天是应首相的紧急召见而来,讨论日益紧张的石勒苏益格危机和丹麦军队的战备状况。刚刚,他向蒙拉德首相坦率地表达了对即将可能爆发的战争前景的担忧,这显然激怒了这位民族主义首相。因为丹麦王国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至少在他看来。
是的,丹麦王国早就做好准备了,丹讷维克防线和迪伯尔要塞都花费了重金修缮,加固,同时扩大正规军到4万人的规模,预备役力量也在动员当中,海军开始了海岸巡逻。
“什么?总司令阁下,您认为丹麦王国必输吗?”蒙拉德首相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位战争英雄说出来的沮丧话。他的嘴角微微抽动,显示出他正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蒙拉德首相从未预料到,被全国人民视为军事天才的梅萨将军会表达如此悲观的看法。在他的设想中,今天的会面应该是一场简单的战略讨论,然后是鼓舞士气的声明,最后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心——完全符合他为明天的报纸准备的讲话稿。
“是的,首相阁下。”丹麦的总司令梅萨将军板着脸点点头,“我军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您知道普鲁士军队有多少人吗?35万人!”
梅萨将军强调“35万”这个数字时,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贝。这可不仅仅是兵力对比的悬殊,更是两国国力和动员能力的根本差距,更别说还有可能参战的奥地利或者汉诺威王国。作为一名军人,他有责任向政治领导人传达这一残酷现实。
“我们可以动员预备役、民兵到15万人!而且,荷尔施泰因很小,也摆不下35万大军。”蒙拉德首相摆摆手,摇晃着坐会自己的办公桌后面。
“而且英国人不会坐视不管的。他们已经向我们暗示过支持了。法国人也对普鲁士的扩张感到不安。我们不会孤军作战。”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信念,仿佛只要足够相信,上帝就会保佑丹麦取得胜利。这种信念也许适合讲道台,但在国家安全的严肃问题上,却显得异常危险。
梅萨将军听到这些话,眉头皱得更紧了。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他无法接受这种建立在希望而非现实基础上的战略判断。他知道,无论蒙拉德首相如何希望英法介入,国际政治的现实远比首相想象的复杂得多。
而且,要是真有英法的保证,估计前任霍尔首相就不会屡次去几个要塞视察,视察完一遍就失望一遍,最后辞职了,这分明是在甩烂摊子。
“首相阁下,我是一位军人,而且是丹麦军队最高指挥官,我需要为我的士兵们负责。”梅萨将军走到首相办公桌前面,手臂一挥指向房间外不远处在走正步、练习刺刀的陆军。
是的,没错,为了抵抗即将可能到来的入侵,蒙拉德首相和丹麦人情绪都很高涨,在克里斯蒂安堡宫进行军事训练,再登登报纸,绝对有助于选票,呃,是鼓舞士气。
窗外,一群年轻的丹麦士兵正在宫殿前广场进行训练。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但装备明显陈旧,大多数人手中的武器是过时的滑膛枪,而非现代化的线膛步枪。
这些士兵的年龄参差不齐,有些看起来几乎还是少年,眼中闪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他们不知道自己可能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也不了解现代化装备在战场上的决定性作用。
老将军的目光从窗外收回,直视首相的眼睛:“我还不知道我的军队什么样子吗?排除掉在迪伯尔要塞不能移动的攻城重炮,咱们现在只有120门野战炮,士兵们的武器更是以可能他们父辈使用过的滑膛枪为主。您知道现在欧洲米涅步枪普及了吧。”
米涅步枪有着更长的有效射程,更高的精度,更快的装填速度,而丹麦军队大多数士兵手中的依然是上一代的滑膛枪,射程短、精度低,在现代战场上几乎等同于自杀。
“哎呀。”蒙拉德首相点了根烟,狠狠地抽了一口,“我清楚,所以我们议会又拨款向法国购买8000支米涅步枪,您请放心,梅萨将军。”
蒙拉德首相在自己心中对这个失败主义倾向严重的陆军总司令的分数又低了好几分,他在思考要不要跟内阁、国王商议一下换掉它。
但他嘴上却在不停地安抚着这位70多岁的老将军,“很快,大概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能到哥本哈根,您请放心,不就是野战炮嘛,咱们丹麦人一人一里克斯达勒捐款都有好几百万呢,足够咱们买好多火炮了。我这就向议会申请,明天肯定就能通过。”
“唉。”梅萨将军重重地叹了口气,“我去过很多次丹讷维克防线,那里尽管经过了修缮,但已经不能抵御重炮的威力了,我很担心他会在一天的火力覆盖中就垮掉。”
“那就拨款!”蒙拉德首相一拍桌子,声音提高了八度,雪茄灰都掉在了桌面上,“加快修缮。”
“不是,首相阁下。”梅萨将军走向办公室墙上的大型军事地图,手指指向石勒苏益格的东海岸线。“如果真要集中物资的话,我建议还是在迪伯尔要塞,那里靠近海岸,还能得到海军支援。咱们的海军力量还是比陆军强许多的。”
梅萨将军的手指在地图上画出一条从丹讷维克到迪伯尔的撤退路线,这条路线经过精心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撤退部队免受敌军侧翼攻击。
他指着迪伯尔要塞的位置继续说道:“迪伯尔要塞的地形更加有利,三面环水,只有一面与陆地相连。我们的海军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同时确保补给线和撤退路线的安全。即使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将部队安全撤离到阿尔森岛。”
“什么!您难道是想要放弃丹讷维克防线?”蒙拉德首相怒目圆睁,愤怒地挥舞着手臂,“那就是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绝对不行!”
首相的声音几乎变成了咆哮,办公室的木质门似乎都在他的怒吼下微微震动。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丹讷维克防线的位置上,似乎要将手指戳进地图中。
“您知道丹讷维克防线对于丹麦人意味着什么吗?”蒙拉德首相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嘶哑,“这不仅仅是一道军事防线,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十四年前,我们的军队正是在这里击退了德意志联邦的进攻。它代表着丹麦人抵抗强权的决心和能力!”
“丹麦的每一个孩子都知道丹讷维克的故事!”他继续激动地说,声音回荡在办公室的天花板下,“它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中的骄傲篇章!如果我们放弃它,不仅是军事上的撤退,更是对所有为之流血牺牲的先辈的背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