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打砸抢烧跟报告(2/2)
与此同时,在维也纳,弗朗茨正在翻看最新的市场报告。
“陛下,”他的私人财政总管欣喜地报告,“柏林的兰斯特电力公司已经彻底完蛋了。我们在普鲁士的市场份额预计将增长百分之二十。”
弗朗茨微微一笑,端起咖啡杯:“哼,跟我斗!”
弗朗茨忍这些仿制厂商,盗版者很久了。
据说弗朗茨的神圣电力公司因此一年能损失近亿的弗洛林,到底有没有弗朗茨不知道,但是给他的报告是这么写的了。
到了这个时代他才发现,什么专利意识,什么保护发明权,屁,出了国,管你是奥地利的皇帝还是伦敦的女王,照样仿制不误。
而一般欧洲国家为了本国的民族工业,会袒护这些厂商,这就让弗朗茨很恼火啊,自己花了那么多钱投入,还加上穿越者的一些记忆搞出来的“金矿”,怎么能让这些盗矿的人这么简单就偷走了。
这次算是狠狠地解气了一把,他借这个普法双方民众被民族主义冲昏头脑的机会,弗朗茨收拾了几个在法国、普鲁士对他的赚钱领域有阻碍的混蛋们。
...
1871年1月20日,维也纳,霍夫堡皇宫。
“陛下。”奥地利军事情报局局长马特·苏尔克少将敲门进入,他穿着笔挺的深蓝色军装,胸前挂满勋章,手里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件。
弗朗茨正在品尝早餐——一杯浓郁的土耳其咖啡和几块萨赫蛋糕。他示意苏尔克坐下:“说吧,马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们最近表现如何?”
苏尔克打开文件夹,推了推单片眼镜:“陛下,'舆论行动'进展顺利。过去两个多月,我们在普鲁士境内成功组织了十七次大规模示威活动。”
“细节。”弗朗茨用银勺搅动着咖啡。
“1870年12月3日,柏林洪堡大学、卡斯勒理工学院,我们的人煽动了约三千名学生上街。口号是'打倒法国侵略者'和'保卫日耳曼尊严'。”苏尔克翻着报告,“1871年1月8日,柯尼斯堡大学学生会为领头人,两千五百名学生。1月14日,勃兰登堡门,这次规模更大,有近万人参加。”
“学生啊,”弗朗茨露出一丝微笑,“年轻、热血、满怀理想主义,却又如此容易被操纵。只需要几个慷慨激昂的演讲,几面飘扬的旗帜,再加上一点免费的啤酒...”
“确实如此,陛下。”苏尔克点头,“我们的特工乔装成激进学生领袖,在各大学成立了'爱国青年联盟'。只要稍加引导,这些年轻人就会主动走上街头。”
“继续。”
“更令人满意的是后续发展。”苏尔克翻到下一页,“随着局势升温,理性开始让位于狂热。从去年年底开始,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等地陆续发生针对法国商业机构的暴力事件。”
弗朗茨放下咖啡杯,饶有兴趣地问:“哦?详细说说。”
“柏林的特拉斯银行分行首当其冲,玻璃窗全被砸碎,大厅里的吊灯也被拉了下来,据说他背后的老板是法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汉堡的几家法国葡萄酒商店被洗劫一空,讽刺的是,抢劫者们一边高喊'抵制法国货',一边把酒窖里的香槟搬回家。”
“人性啊。”弗朗茨轻笑。
“最有趣的是,”苏尔克继续道,“很多被攻击的商铺其实根本不是法国人开的。比如法兰克福的'巴黎时装店',老板是个地道的巴伐利亚人,只是店名听起来像法国的。还有一家叫'凡尔赛咖啡馆'的,老板是荷兰人。”
“他们调查过吗?”
“当然没有,陛下。愤怒的暴民哪有时间调查?看到法国名字就砸,听到法语就打。昨天甚至有个倒霉的瑞士钟表匠因为说法语被打了一顿。”
弗朗茨大笑起来:“亮丽的风景线啊。法国也是一样吧。”
“是的,陛下,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持续时间很短。主要是因为,普鲁士在法国的投资非常少,所以,很快在法国政府的倡导下,停止了这些行动,但是零星的抢劫还是有的,打着爱国的旗号。”
“法国人平日里他们总是标榜自己文明、理性,高人一等,可一旦被煽动起来,和他们瞧不起的'野蛮人'有什么区别?”
“对了,陛下,普鲁士政府已经开始发布管制公告了。”苏尔克补充道,“但效果有限。警察人手不足,而且很多警察本身也同情示威者。”
“好了,这个放一边,圣歇尔大桥的事情呢?”弗朗茨停顿一下,然后转换表情,有些严肃地问道。
苏尔克的表情同样变得严肃起来:“1月15日凌晨六点二十五分,爆炸如期发生。圣歇尔大桥在巨响中断成两截。桥梁中段约二十米完全坍塌,碎石砸进了冰冷的河水中。”
“然后呢?”
“爆炸发生后,我们安排在卢森堡的《独立报》记者让-巴蒂斯特·穆勒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苏尔克少将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他拍下了现场照片,除了一些普鲁士的国旗、炸药之外,他还在桥墩附近'意外发现'了一个被爆炸抛出的公文包。”
他接着从文件夹里取出几张照片:“第一张是断桥的惨状,您看,这座建于铁路桥完全无法使用了。第二张是聚集的卢森堡民众和比利时边防军——是的,由于卢森堡大公国目前处于比利时王国的保护之下,比利时军队也迅速赶到了现场。”
他指着第三张照片:“这是最关键的——那个公文包里的法国军方'机密文件'。”
“说说这份文件。”
“标题是《关于加速兰斯-卢森堡军用铁路建设的紧急指令》,署名是法国战争部长勒伯夫元帅。”苏尔克翻开详细的副本,“文件中明确提到:'鉴于普鲁士威胁日益严重,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这条铁路的军事化改造,确保能在24小时内向卢森堡要塞运送五到八万军队。'”
“陛下,我们军事情报局的伪造能力水平请您放心,一般人,不,就算是法军中层军官也看不出来真伪。我们的伪造专家花了整整一个月准备这份文件。纸张是真的,我们通过中间人从法国战争部采购办公用品的供应商那里弄到的,甚至还有水印。印章是从一份真实的军事命令上精心复制的,连印泥的颜色深浅都一模一样。”
“墨水是从巴黎圣奥诺雷街的'杜邦文具店'采购的——那是法国军方高层常去的店。我们甚至研究了勒伯夫元帅的笔迹,虽然这份文件是'打字的',但上面的手写批注完美模仿了他的书写习惯。”
“再加上这份文件主要是在报纸上刊登,没过几天就会莫名其妙失踪,所以万无一失。”苏尔克少将的鼻梁都微微扬起。
“非常好,我的将军。”弗朗茨也很是欣慰啊,投了这么多钱,他亲自筛选了几个骨干担任军事情报局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现在的军情局,绝对是欧洲最好的情报组织了。
“那么,你们认为普鲁士人会怎么理解这件事?”
“显而易见——法国想把卢森堡变成进攻普鲁士的跳板。”苏尔克翻到地图页,“您看,从卢森堡到特里尔只有三十公里,而特里尔是普鲁士莱茵省的重镇。一旦法军控制卢森堡,就等于在普鲁士腹部插了一把刀。”
“另外陛下,不得不说这次的大桥爆炸事件的效果是爆炸性的好。”苏尔克拿出一叠电报,“1月15日当天下午,消息就传到了柏林。《柏林日报》立即发出号外:'法国炸桥掩盖军事阴谋——卢森堡恐成侵略跳板!'”
他展示各国报纸:“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陷入恐慌,他们既不敢得罪法国,又害怕被卷入战争。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法国在中立国的军事冒险威胁欧洲均势。'”
“1月16日上午,普鲁士战争部长罗恩将军召开新闻发布会。他说:'如果法国真的在准备通过卢森堡进攻普鲁士,这将是对伦敦条约的公然违背。该条约确认了卢森堡的永久中立地位。罗恩特别强调:'任何将卢森堡军事化的企图都将被视为对普鲁士的战争行为。'”
“我猜普鲁士的人肯定疯狂了吧。”弗朗茨嘿嘿地笑了笑,然后又喝了口咖啡,压了压笑容。
“是的,陛下,而且比我们预期的还要激烈。”苏尔克翻开厚厚的报告,“普鲁士莱茵省首先爆发大规模示威。科布伦茨、特里尔、亚琛的市民涌上街头。他们高喊:'法国人要来了!''保卫洛林,那是日耳曼人固有领土!'”
“1月18日,柏林十万人大游行。这次不仅有学生和市民,连许多贵族和军官也参加了。在亚历山大广场,示威者焚烧了拿破仑三世的画像和法国国旗。”
“甚至普鲁士莱茵省的民众自发组织了'国土防卫队'。虽然没有官方认可,但地方当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非常好。”弗朗茨喝着咖啡,微笑着说:“我看这次安东亲王怎么挡得住涛涛民意。”
看普法这么磨叽来磨叽去,弗朗茨也很担心普法就这么怂了,既然都投了三百多万弗洛林进去了,也不差再浇上一桶油,点上一把火了。
军事情报局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就选择了这个大桥作为行动地,他们也不确定那条铁路线是不是军用的,不过只要大家相信就成了。
事实是,不管真相如何,大家相信的就是真相。
当然,奥地利也不知道,歪打正着,这真的是法国的重要计划进攻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