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长与布局(1/2)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便是一年光阴。
这一年,汉灵帝刘宏深陷宫廷权斗,将窦太后幽禁深宫。
宦官曹节等人趁机专权,加之各地灾异频发,终觉“熹平”年号不吉,遂在年末十二月下诏改元“光和”,寓意“光明和谐”,试图以此扭转颓势。
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帝王自欺的念想,大厦将倾的阴影已笼罩雒阳。
这一年里,李义山正式入驻刘家,对刘明的教导堪称“文武并重,内外兼修“。
初期侧重夯实基础:经史子集从《诗经》读到《战国策》,兵法韬略则从《孙子》讲到《吴子》,每一字都要究其深意。
心性打磨更是融入日常,抄《黄石三略》时错一字便重抄整卷,练拳时马步不稳便罚站一个时辰,美其名曰“让急躁在规矩里慢慢沉淀”。
武道启蒙上,李义山更是展露“宗师”实力。
亲自为刘明量身调整《春秋诀》的入门心法,将儒家的浩然与道家的吐纳养生和兵家的刚猛发力熔于一炉,既重根基扎实,又求实战有用。
每日寅时便叫刘明起床扎马步,练的虽是最基础的武艺,但却要求“出拳如断木,收势如藏锋”。
一年下来,刘明已能稳稳扎桩半个时辰,拳脚间渐有章法,真气在经脉中流转愈发顺畅,缓缓踏入了“三流”境界。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
汉灵帝刘宏在位的第十一个年头,东汉的颓势已如破窗之隙,愈发明显。
宦官与外戚的争斗白热化,朝政腐败到了“卖官鬻爵”成风的地步。
同年,名臣蔡邕因弹劾宦官被流放朔方,士林震动,民间疾苦也在悄然积累,只待一个爆发的契机。
这一年里,李义山的教学转向“知世”。
他取来沙盘,以石子为兵、木片为城,为刘明推演天下局势。
从党锢之祸的根源,“皇权与士族的博弈”,讲到宦官与士族的根本矛盾——
“寒门与世家的资源争夺”。
末了总会问一句:“若你是涿县县令,面对流民涌入,该收还是该拒?”
他还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每日去集市逛一圈,记录下“米价涨了几文”“农户抱怨什么”“官吏如何收税”。
刘明起初不解,直到某次见粮铺老板趁灾抬高米价,而父亲按平价售粮时,百姓竟跪地叩谢,才忽然明白:“原来民心不是靠喊口号,是靠看他们能不能吃饱饭。”
也是这一年,李义山开始为刘明谋划声望。
借着“颍川名士”“卢植、蔡邕等人挚友”的身份,他带着刘明出入郡守府、县衙,与地方官吏“论经讲学”。
涿郡太守举办诗会时,十岁的刘明剽窃了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一诗既出,满座皆惊。
在场乡绅名士无不赞叹此子“心怀百姓”,“涿县神童”之名一夜传遍涿郡。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刘明魅力+10】。
与此同时,刘明没忘关注那位未来的“万人敌”。
在涿县集市上,他撞见约十多岁左右的张飞。
彼时的张飞已显勇猛,因见地痞勒索卖菜老农,当即上前拳脚相向。
刘明暗中示意家仆解围,事后以“同乡之谊”赠送伤药,张飞虽粗犷却重情义,对这位“文弱少年”产生好感。
此后刘明常以“买肉”为名光顾张飞家中的肉铺生意,见他举三百斤石锁如玩物,却只会蛮力硬扛。
遂“赊账”时赠《霸王心诀》残页(李义山伪造,取其“激发蛮力”之法)。
笑着说:“张飞兄若不嫌弃,这页纸或许有用。”
张飞练了几日,果然觉得发力更顺,力气竟似涨了几分,对刘明愈发敬佩,时常在他买肉后额外送上一挂上等精肉,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刘明知道,这便是招揽未来猛将的第一步。
光和三年(公元180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