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面见蔡邕(1/2)
181年的蔡文姬,正值豆蔻年华,尚未经历后来的颠沛流离。
对于这位“东汉第一才女”,他虽无过多绮念,却也想亲眼见见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奇女子。
毕竟每一个三国小说中,主角第一站就是洛阳,而蔡文姬多半是女主之一。
次日清晨,李义山带着刘明与姜臣前往蔡府。
刚到巷口,便见一座不算奢华却雅致的宅院,门前挂着“蔡府”匾额,只是门环上的铜绿已有些厚重,透着几分清寂。
门房通报后,很快便见一位身着儒衫、面容清癯的老者迎了出来,正是蔡邕。
【蔡邕:统帅59、武力59、智力86、政治85、魅力91】
刘明也是用系统探查一番,五维中规中矩,但也属于一郡之才。
他虽年近五十,眼神却依旧清亮,见到李义山时,先是一怔,随即拱手笑道:“原来是青山兄啊!多年未见,竟来洛阳了!”
“伯喈兄别来无恙?”李义山亦拱手还礼,打趣道“此番带劣徒前来,一是拜访老友,二是让小徒见识见识有名的蔡大家”
李义山见状,介绍起来:“这是在幽州新收的徒弟刘明,燕剌王刘旦的后裔,汉室宗亲”
蔡邕,听完,也是惊讶了一下,问道“可是做出《悯农》的琢郡神童”
“没错”
随后蔡邕的目光落在刘明身上,见这少年虽年幼,却身姿挺拔,眼神清澈,不由点头:“果然气度不凡”
他又看向一旁的将臣,“没想到阿臣,都长这么大了”
姜臣自幼跟随李义山,自然是认识,随后拱手,尊敬道“见过,蔡公”
蔡邕虽有疑惑,却未多问,将三人请入府中。
落座后,谈及朝政,蔡邕不由扼腕:“如今陛下沉湎西园,宦官卖官鬻爵,连三公之位都标价千万,这般下去,大汉危矣!”
李义山轻叹:“大势如此,非一人能挽。倒是伯喈兄,去年流放归来,更该保重自身。”
正说着,忽然听得内院传来一阵琴声,如清泉漱石,悦耳动听。蔡邕笑道:“是小女琰儿在练琴,让她出来见过先生。”
片刻后,一位身着素裙的少女走了出来,梳着双丫髻,眉眼清秀,虽稚气未脱,却已显露出几分风华。
她向李义山与刘明行礼,声音清脆如莺啼:“见过先生,见过这位公子。”
【蔡琰:统帅39、武力43、智力85、政治79、魅力98】
蔡谈的五维也是和他父亲蔡邕一样,但是他的魅力已经到了王级,果然是大汉才女,音乐、诗词精通,又是创作出《胡笳十八拍》的人,真是实力是有的。
刘明还礼,心中暗赞:果然不愧是才女,举手投足间自有书卷气。
蔡文姬见刘明年纪与自己相仿,却神色沉稳,也不由多打量了两眼。
李义山笑道:“琰儿琴艺精进,伯喈兄好福气啊。”
蔡邕捋须而笑,眼中满是欣慰。
一番闲谈,谈及洛阳文风日渐颓靡,蔡邕忽然温和提议:“后天,我会在寒舍办一场文学交流的小聚,青山兄既来洛阳,一来叙旧,二来也能让后辈们听听长者教诲”
李义山闻言笑道:“此乃美事。
正好让明儿见识见识洛阳才子的风采,省的他骄傲自满。”
两人相视一笑,当即定下后天巳时,就在蔡府后院的小聚。
受邀学者都是洛阳有名、有才的小辈,而受邀的点评的皆是卢植这样的大儒大儒,或是几位在朝中正直的官员,皆是蔡邕信得过的人。
“人不多,也就七八位,都是知根知底的,省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蔡邕特意补充道。
他深知如今洛阳暗流汹涌,人多眼杂易生事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