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召唤之帝途霸业 > 第12章 洛阳扬名,名传天下

第12章 洛阳扬名,名传天下(2/2)

目录

身为东道主的蔡邕缓步走到堂中,清了清嗓子开始主持:“诸位贤才雅士,今日承蒙拨冗莅临,邕不胜荣幸。

此次诗会,旨在弘扬文脉、传承汉风,而今日的创作主题,便是‘战争’望诸位能以笔为戈,书写我大汉将士的铁血豪情,扬我大汉国威!”

他顿了顿,抬手示意两侧端坐的几位老者:“此次评鉴,将由卢公(卢植)、青山先生、司徒陈公(陈耽)等几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共同执掌,还望诸位尽情挥洒才思。”

话音落定,早有仆役奉上笔墨纸砚。

众士子闻言皆是精神一振,或凝眉沉思,或提笔疾书,一时间厅内只剩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

待众人陆续写完,仆役们小心翼翼地将诗作收齐,呈到蔡邕等几位评鉴者面前。

蔡邕与卢植等人传阅着诗作,不时低声交流几句。

忽然,卢植手中的一张诗笺让他眼前一亮,忍不住抚掌赞叹:“这一首意境绝佳,气势更是磅礴!”

众人纷纷侧目,只见那纸上写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好一个‘古来征战几人回’!”

卢植越念越是激昂,“短短四句,既写尽了沙场的豪迈与苍凉,又道尽了将士们的慷慨与悲壮,于洒脱中见风骨,于悲壮中显豪情,当真是神来之笔!”

蔡邕凑近一看,亦是颔首不已:“此诗用语质朴却意境深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边塞风情与将士心境,难得的是那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豁达,确是佳作。”

众人一看署名是刘明,立马知道了这是谁,这是李义山的徒弟。

蔡邕则是把抉择好的上等诗词念了起来,第一名是刘明的《凉州词》

没错,这首惊艳全场的诗作,正是刘明“抄袭”了后世王翰的名作。

他在心中默默道了声抱歉。

毕竟华夏五千年沉淀的唐诗宋词元曲,放到这时代,九成九都是稀罕物。

【叮,宿主魅力+2,凭借诗作及蔡邕的宣扬,宿主之名已在洛阳士林中初步传开】

评鉴结果很快揭晓:刘明的诗作拔得头筹,曹操的《汉威》位列第二,袁绍的《征军行》居第三,而袁术的作品只排到第四。

看到名次的那一刻,袁术的脸“唰”地一下绿了,死死攥着拳头,眼底满是不甘与怨怼。

周围的士子们听到“刘明”这个陌生名字,皆是一脸茫然:“此何人也?竟能压过曹袁俩家的公子?”

蔡邕见状,朗声解释道:“诸位有所不知,刘明乃是青山先生的高徒。”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动声色地为刘明造势。

既是惜才,也是因为老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存着几分想撮合他与自家女儿蔡琰的心思,毕竟在古代女生很早嫁为人妇了。

“原来是青山先生的弟子!”众人恍然大悟,纷纷露出了然之色,“难怪有如此才学,果然名师出高徒!”

诗会散去后,经蔡邕引荐,曹操、袁绍、袁术三人得以拜见李义山。

李义山的声望堪比荀家荀爽等汉末大儒,三人皆是肃然起敬,屏气凝神地听他点拨了几句。

曹操率先转向刘明,拱手笑道:“这位想必就是青山先生的高徒刘明兄吧?方才那首诗真是荡气回肠,读得某都想即刻披甲从军,报效大汉了!”

“孟德兄过誉了!”刘明连忙回礼,心中却忍不住激动。

这可是曹丞相的夸赞啊!

袁绍也上前附和了几句,言语间颇为热络。

唯有袁术,仍是一脸悻悻,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