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出谋划策!谋划科举落榜生!(1/2)
此话一出,让李泰紧锁眉头,脸色略微难看。
然后便立马发难,叩问:“司徒,为何我言不妥?”
长孙无忌捧了他一句:“殿下虽熟读文学,知地理,但还是不妥。”
“再者,殿下已被陛下任命为水部郎中。”
他言之谆谆:“正所谓是一心不得二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殿下,该尽心去管水利之事,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而不是多揽一事,徒增麻烦,徒耗精力。”
“万一误了大唐水利之事,那可就是有负陛下之期望啊。”
他尽量的去圆。
而不是指出科举弊端。
科举弊端不应该当面讨论,不然容易被世家大臣所防范。
再者,也容易坏了李世民的布局大计。
一举两失,那就不太好了。
李世民轻嗯一声,面色平常:“这番话言之有理。”
“青雀你就专心顾好水利之事吧!”
李泰见希望断了,急了:“父皇,儿臣。”
“嗯?!”
只是李世民的一个冷漠眼神,他就彻底熄火了。
因而李泰不得不改变说辞:“父皇,儿臣知道。”
瞅此!
李承乾藐视看他一眼,真是废物草包一个。
此刻,李世民没有管他们怎么想的,又另起了一个话题。
“关于佛门之事?!大家怎么看?”
?!这怎么突然就讲佛门了呢?!
不是应该讨论科举吗?!
各大臣对于他蓦然提出的话题,茫然了。
房玄龄左顾右盼了一下,心知此事该轮到自己出马了:“陛下,你突然讲起佛门这事为何?”
“难道是要改对佛门的政策?”
李世民点点头:“正有此意。”
房玄龄捋一捋头绪后,试言道:“当初贞观初年,陛下曾颁布诏令,推行《佛先道后》政策,明确规定僧侣需参与劳作,使得大唐国力大增。”
“然后,贞观十年,推行《佛道并重》政策,想借此平衡佛道两门。”
“贞观十一年,陛下诏令,明确将道教置于佛教之前,实施《道先佛后》政策。”
“如今陛下又重提此事,难道陛下是想放开对佛门的一些束缚。”
李世民见他分析个七七八八的:“是啊!”
“依你之见,该不该呢?”
“其他人也可发表意见。”
其实李世民对佛门既有偏见,但又没有偏见。
此话看似矛盾,但确实是矛盾的,如人一般。
李世民之所以一开始抑佛,是出自政治考量。
因为佛教的势力太过于庞大,再加上早些年不劳作、不纳税等优惠政策,容易藏污纳垢。
故而抑佛。
现在想放开一点,是联想到科举的弊端,又因为道教势力在他的放纵下,又有点大了。
所以,他想抑道放佛,取两者平衡,用以维持大唐稳定。
房玄龄顿了顿,便同意:“陛下,是该放开一些限制。”
长孙无忌:“我也认为该。”
其他大臣也发声附和。
李世民点了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