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穷亲戚(2/2)
总之,这事谈不拢。
对老易来说,这事要是成了,他可是不亏,能得了好名声,粮食方面,顶多也就损失一点,甚至都不损失。
毕竟有别的大院这么搞了,身为这四合院的一大爷,老易觉得他有责任,有义务,所以,也就提了出来。
可是情况显然并不乐观。
尽管有点不甘心,但老易他能怎么办?
他和何保国商量过,找过二大爷,也找过三大爷“三九三”。就差开个全院大会了。
而他有想过开个全院大会,但二大爷和三大爷觉得没这个必要,何保国也觉得用不着开大会。
所以,这事就拖着。
在家吃过中饭,何保国睡了个午觉才去上班。
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院子里也没多少人,秦淮茹在家带着孩子。
“淮茹,你家来亲戚了。”二大妈的声音在前院响起。
秦淮茹:?
走出家门,秦淮茹看向前院,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她二姨。
说起来,秦淮茹亲戚可不少,七大姑八大姨的。
至于她二姨,生活在农村,却不是红星公社的,而是另一个公社的,生活的村子离四九城可是比较远,而秦淮茹好几年没见过她二姨了。
关系也就不是太近。
此时,秦淮茹看着她二姨,衣着破旧,风尘仆仆,面有菜色。
和秦淮茹不一样,秦淮茹漂亮,而她二姨就比较普通了。
“二姨,你怎么来了?”秦淮茹笑着迎了上去。
何家对门,贾家的马荷花也好奇看着,一看就是秦淮茹的穷亲戚上门。
估计是来借粮吧!
现在城里的日子都不好过,而农村就更难了。听说有些村子的草根树皮都没了。
说起来,秦淮茹也接济过娘家,当然,不会太频繁,也不会一下接济太多,这不是她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此时,秦淮茹对她二姨也挺热情。
来到何家,秦淮茹她二姨也左看看右看看,而秦淮茹倒了杯热水来。还没喝水,秦淮茹的二姨就肚子‘咕噜’叫唤了,显然是饿着。
“2天没吃饭了。”秦淮茹的二姨有点尴尬的说。
毕竟也是亲戚,即使很少往来,但秦淮茹也还是去拿了2个窝头来。还是2个棒子面窝头。
看到棒子面窝头,秦淮茹的二姨也是眼一亮。如今在农村,棒子面可是好东西。
要知道,秦淮茹的二姨也很久没吃过棒子面了,上次吃还是上次。
“哎呦,你看你,还这么客气。”说归说,秦淮茹的二姨还是乐呵呵的接过吃了起来。
“二姨,你慢点吃,喝点水。”秦淮茹道。
“好好。”
边吃着喝着,秦淮茹的二姨也边说着。就说起了农村的苦。
简单来说,就是日子过不下去了,要饿死人了。
实在是没办法了,又听说秦淮茹有出息,也就大老远来城里找她。
在农村,秦淮茹她二姨也不是简单的,脸皮厚,性子泼辣,还有点蛮不讲理,说是个低配版贾张氏也不为过。
这年代农村日子可太苦了,不厉害点哪行?
而大老远来城里找秦淮茹,目的也明显,就是借些粮食。
就这门亲戚,都很少来往了,加上离的比较远,秦淮茹别说是主动接济了,就是她二姨现在来借粮,心里都不太乐意借。
毕竟有余粮给父母不行吗?
要知道,秦淮茹他爸妈现在也日子不好过呢!
然而,秦淮茹又不太想和她二姨撕破脸。可以说,这就让秦淮茹有些为难了。
要说秦淮茹她这二姨也命苦,男人是个短命的,也就成了个寡妇,拉扯着3个女儿,二女儿还是个病秧子,还有个瞎了眼的婆婆。
而秦淮茹她二姨也不是没想过改嫁,但没‘合适’的。
也找不到拉帮套的。
以往回娘家,秦淮茹也经常听父母说到她二姨,并且,嫁给何保国之前,在乡下也没少听人说起。
毕竟也是门亲戚,对于自己这个二姨,秦淮茹还是有些同情的。
让秦淮茹帮衬一下,她也不是不愿意帮衬.....
但现在粮食太重要了,而秦淮茹的亲戚又多,就是要接济,排在她二姨前面的也多,所以也就有点不乐意。
她二姨不是大老远来,她就是听说二姨过的不好,也不会寄些粮食过去,更不可能提着粮食过去。
但既然她二姨都来了,多少还是要借点粮的。
因此,秦淮茹心里已经在考虑要借给她二姨多少粮了。
少的话,她自己就能决定,但如果多了,还是要和何保国商量的。没多久,2个窝头也吃完了,而秦的二姨却还没饱。
毕竟都2天没吃了,别说2个窝头,就是再来5个窝头也能吃下。不过,能吃到2个棒子面窝头已经很好了。
继续聊着,秦淮茹说的少,只听着她二姨诉苦。
秦淮茹也可以装糊涂,但她二姨就肯定直接开口借粮了。
其实,秦淮茹她二姨也是没办法,并且,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这也正常,虽然是亲戚,但很少来往,突然来借粮,加上现在粮食本就紧张,秦淮茹如果不肯借,也可以理解。
但毕竟还是要来试试看。
院子里,好几个人都看向何家,有二大妈,有老太太,还有马荷花,以及别的人。几个人也在议论着。
“老何媳妇的亲戚。”
“是秦淮茹她二姨。”“估计是来借粮的。”
“现在农村日子真不好过,也是没办法啊!”“光景不好。”
傍晚,何保国下班回了大院。
听说自家媳妇的二姨来了,何保国也比较意外。
和秦淮茹结婚也几年了,何保国也见过秦淮茹的二姨,但加起来也没见过几次,也就不熟秦淮茹的娘家亲戚多了,何保国虽然都认识,但有些关系好点,有些却没什么来往。
至于秦淮茹她二姨的来意,何保国也能想到。
虽然秘密囤了不少粮,但不代表何保国因为现在粮食多而不在乎。
如今再想囤点粮可是太难了,另外,粮食虽然多,也不好拿出太多。
不过,秦淮茹娘家的亲戚要是日子过不下去,稍微接济一点也不是不行。。
“老何,你家来亲戚了?”
下了班回到大院,老易也是听说了。看到何保国,老易笑着问。
“我媳妇她二姨。”何保国随口说了句。
竟然和秦淮茹的二姨不熟,但毕竟也是秦淮茹的亲戚。何保国也就表现的热情一点。
让秦淮茹拿点粮食打发也就行了。
家里的粮食也不是太多,秦淮茹肯定有分寸。
当然,要是秦淮茹拿出太多粮,其实问题也不大,家里没粮了也可以买高价粮,虽然如今高价粮不容易买到,但还难不倒何保国。
实在不行也可以从随身空间里拿点粮食出来。说起来,这个月的3张卡也出来了。
还有张钓鱼卡没用,使用之后,30分钟之内钓鱼的收获增加100%,本来钓1条小鱼,也就能钓到2条了。
但在何保国看来,剩下的钓鱼卡太坑了。这年代钓鱼很难有大收获。
27钓鱼卡还有大半个月才会失效,所以,倒也不着急使用。这时,老太太也到何家串门。
还有就是傻柱的媳妇。
今晚秦淮茹她二姨肯定不会走了,老太太的意思是和她一起睡,虽然何家耳房小,但2个人挤一挤也能睡。
吃过晚饭之后,老易还背着老太太出去走走。
院外是乌漆嘛黑的,老太太手里拿个电筒。
当老易背着老太太出去没多久,秦淮茹带着她二姨出去转转。
秦淮茹有自行车,也是方便。
虽然大晚上的,但也有些地方热闹。有着自行车,也就可以去远一点。
何家。
何保国在家和傻柱下象棋。
在家也没什么事,也就打发时间。
下着棋时,傻柱也说到秦淮茹的二姨。
“农村现在日子不好过,毕竟也是个亲戚,就算关系远一点,能帮也就帮一下。”
何保国淡淡说。
“爸,还是你好心。”傻柱说道。是傻柱,肯定不借。
毕竟只是媳妇娘家的亲戚,平时又不怎么来往,关系疏远。瞥了一眼傻柱,何保国也懒得多说。
是他何保国粮食嫌多吗?但有时候为了一点粮食划不来。“对了,老太太好像又要撮合了。”傻柱忽然说。
何保国愣了下。老太太撮合谁?
秦淮茹的二姨和老易?
对于秦淮茹她二姨的情况,何保国还是知道的,是个农村寡妇,有3个女儿,还有个瞎了的婆婆。
虽说老易离婚2次了,但肯定也看不上秦淮茹的二姨。
“撮合谁和谁啊?”
何保国随口问。
傻柱笑着说,就是老易,还有秦淮茹的二姨。其实傻柱也知道,老太太肯定是开玩笑。
真要是把秦淮茹的二姨介绍给老易,这是帮老易还是坑老易?而老易也看不上啊!
要是老太太了解秦淮茹的二姨,觉得是个‘好人’,估计会真的介绍给老易,而老易看不上,也会劝老易。
当然,要是秦淮茹的二姨和老易搭伙过日子,何保国还有点闹心呢,毕竟辈分就比老易矮了,以后老易肯定拿辈分说事。
“老太太就是说着玩的,你个傻了吧唧的还当真了。”何保国笑着说。
“我当然也知道老太太是说着玩的,就没当真。”傻柱说。
秦淮茹骑着自行车带她二姨逛了下夜市,回家的路上看到了背着老太太的老易。
老易自从和贾张氏离了婚之后,对老太太挺好。
吃过晚饭,老易还能背着老太太出门走走。
当然,老易也有目的,一个目的就是想让老太太给他介绍对象。虽说南锣鼓巷有些媒婆,但老易还真不太好意思找。
毕竟老易也一大把年纪了,另外就是他都离婚2次了,第一次离婚后没多久就和贾张氏领证了,这可贾张氏离婚也没多久,就急着找媒婆够他介绍对象,好说不好听啊!
而麻烦一下老太太,也就很不错。
老太太还是有些关系的,在南锣鼓巷生活了多年,熟人也多。并且,老太太的眼光也不差。
若是老太太给老易介绍个对象,那么,应该就错不了。
“小易,秦淮茹她二姨是个寡妇,你看配你怎么样?”老太太乐呵呵笑着说。
老易也没想到老太太会说这话。
“老太太,你就比开玩笑了。”老易摇着头说。
虽然对秦淮茹的二姨了解不多,但老易却是看不上。而老太太也只是开着玩笑。
“不考虑一下?秦淮茹她二姨有3个女儿,有个女儿还是病秧子,还有个瞎了的婆婆,应该是个孝顺能干的。”老太太继续开着玩笑。
“...”老易脸色一黑。
本来就看不上,一听老太太这说的,老易就更看不上了。
他易中海脑子有坑?
一夜无话。
一大早,秦淮茹也就起来做了早饭,并且还多做了点。
秦淮茹的二姨也在何家吃了早饭,虽然伙食不是多好,但在她眼里已经很好了,关键还吃饱了。
当何保国去上班之后,秦淮茹拿了7斤高粱面给她二姨。家里也就7斤高粱面。
另外还有棒子面,红薯,挂面,大米。
只是7斤高粱面,秦淮茹的二姨嫌少,但能有几斤高粱面也就不错了。要是去秦家沟借粮,都借不到这么多。
并且,说是借粮,其实就没打算还。
好歹秦淮茹的二姨也在何家吃了饱饭,秦淮茹又带她出去逛逛,并且给了点票。
何家有些不怎么用到的票,一般都是攒多了卖,秦淮茹就拿了点给她二姨。
“淮茹啊!姨谢谢你了,你可是帮了姨大忙了。”秦淮茹的二姨嘴上也说的好听。
然而,心里却嘀咕着秦淮茹小气吧啦。
在她看来,好歹也是亲戚,秦淮茹至少也该拿10斤棒子面给她吧!
没错,就是有些贪心不足。
10斤棒子面在如今的农村代表了什么?
再说了,秦淮茹拿10斤棒子面给她父母不好吗?给个不怎么来往的二姨?能拿了7斤高粱面,这已经够意思了。
就是这院里的人看到,也没人说秦淮茹小气。秦淮茹还送了下她二姨。
“淮茹,你二姨这就回去啦?不多玩几天?”
“不了不了,回去还有不少农活呢!”
....
送走了二姨,秦淮茹也是一叹,她娘家亲戚多,很多亲戚其实也不比她二姨过的好多少。其实不只是秦淮茹家,这种情况太多了。
对秦淮茹来说,也只是她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她二姨走了,她日子该咋过还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