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灵泉水浇地粮食能一夜成熟(1/2)
李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蹲在麦田边,伸手碰了碰麦叶,又赶紧缩回来,像是怕碰坏了,
“老身活了六十八岁,从没见过这么邪门的庄稼!这麦子一晚上竟然长这么高了,王妃真是仙女下凡啊!”
“可不是嘛!”
旁边的张婶子手里还提着没放下的食盒,凑过来看土豆,眼睛都直了,
“你看这土豆!比俺家碗还大!再过几天收了,俺家三口人能吃俩月!”
她转头跟身边的妇人感叹,声音里满是庆幸:
“当初跟着王妃来北荒,俺家那口子还犹豫,现在看看,这日子比在静骨村强一百倍!”
几个新来的灾民蹲在红薯地边,手里捏着刚分到的粮种,小声议论:
“听说王妃还分地,按人头算,老人孩子都有份,三年还不用交税!”
“真的假的?俺以前在楚国,地主家的地租子要交一半,遇上灾年还得卖儿卖女……”
“咋不是真的?刚才周大人说了,没粮种、没银子的,还能打借条,以后有了再还!”
孩子们最是兴奋,围着麦田跑圈,有的还摘了片红薯叶,举着跟小伙伴炫耀:
“你看!这叶子比俺的手掌还大!”
萧衡也加入进去,举着自己的小红薯,跟孩子们说:“这是娘亲给的红薯!能长到十斤重!”
晌午时分,分地登记的摊子在城西空地上摆开了。
周显带着几个官员坐在长桌后,桌上摆着户籍册、毛笔、砚台,还有一叠空白借条。
百姓们排着长队,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户籍,有的紧张得手心冒汗,有的还在跟前面的人确认流程。
“张二柱家,三口人,老人一个,青壮年一个,孩子一个,分四亩地,在东头那片黑土地,记好了。”
周显低头在户籍册上画了个圈,递给张二柱一张地契,
“拿好地契,去那边领粮种,没银子的话,这边登记借条。”
张二柱接过地契,手都在抖,反复看了好几遍,才小心翼翼揣进怀里,又走到借条登记处,小声问:
“大人,俺想借五十斤麦种,明年收了粮就还,中不?”
登记的官员笑着点头:“中!写清楚名字、借的数量,按个手印就行,王妃说了,只要好好种地,晚两年还也没事。”
张二柱赶紧按了手印,拿着麦种,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西漠投诚的俘虏们也排在队伍里,巴德和刀疤俘虏走在最前面,手里攥着苏玉给的“投诚文书”,脸上满是忐忑。
巴德走到登记处,小声操着不熟的楚国语说:
“俺……俺叫巴德,以前是西漠的士兵,现在想跟着王妃种地,能分地不?”
负责登记的风一抬眼,脸上没什么表情,却认真翻了翻投诚名册:
“巴德,单身,分两亩地,跟其他百姓一样,三年免税,要借粮种不?”
巴德愣了愣,没想到真能跟百姓平等分地,赶紧点头:“借!借三十斤麦种!俺一定好好种!”
旁边有百姓看到了,小声议论:“他们以前是西漠兵,咋也能分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