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木鸢血滴子(全三册) > 24.凌河征程

24.凌河征程(1/2)

目录

随着暴动被血腥镇压,盛京城内开始严格控制百姓的流动,外来的难民尽数被驱赶,但凡敢反抗的,直接处死。

天地会盛京分舵舵主陈明枫几次打算刺杀盛京城内的女真首领,可惜都是无功而返。

这一日,恰好是五月初五,陆九渊与豪格二人相约到酒楼饮酒。豪格面露喜色:“九渊,愚兄有好事要告诉你!”

陆九渊见豪格笑容满面,问道:“杨兄,究竟有何好事?”

豪格卖了个关子:“你莫要性急,等一会儿酒肉上来,你我再慢慢说。”

过了一刻,店小二将一坛酒,一大盘粽子,一盘煮鸡蛋,一盘凉糕端了上来,豪格拿起筷子道:“一边说,一边吃!”

“今年正月,辽东南面发生了不少战事。袁崇焕督师死后,崇祯不得不启用老臣孙承宗,孙承宗大人熟悉辽东情况,与女真亦交锋多次,此次临危受命,他不负崇祯皇帝之托,很快收复了永平四城,然后对关内军事防务作了认真的调整,意图恢复辽东。可叹他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处理这棘手的关外军务,可恨皇上误信谗言,错杀忠良袁督师。孙承宗大人毕竟年事已高,深谙韬略。他知道若是想要收复辽东,不能过于求成,必须稳扎稳打,并积极准备打算第三次抢筑大凌河。”

“杨兄,干。”陆九渊与豪格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豪格接着说:“孙承宗大人与袁督师二人,在辽东经营几十载,终于修筑了‘关—宁—锦’这道铜墙铁壁,而大凌河就是这道铜墙铁壁的命门!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女真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因而从袁督师镇守辽东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的争夺就非常激烈,那小小一座城已是两建两拆。看来,这大凌河城马上又要有战事了,若是守不住,朝廷危矣。”

陆九渊道:“袁督师在辽东时就曾两次修筑大凌河,但皇太极知道此地险要,派出重兵骚扰,最后也没让他修完。孙督师在辽东多年,非常清楚大凌河是沟通辽东与中原的交通枢纽,从古至今,此地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杨兄,我倒是想去大凌河看看,帮助朝廷,抗击来犯之敌。”

豪格听闻心中一惊,但是神色未改,劝道:“大凌河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那里只怕是危机重重,你若一人前往,我怎能放心?不如……”

这时一个汉子火急火燎地冲进酒楼,大喊道:“杨公子呢?”

豪格见到来人,心知必有急事,但仍是故作镇定道:“你怎地如此不懂规矩,不知道我在与陆贤弟喝酒吗?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

那人赔着笑说道:“杨公子,黄八爷托我给您带个话,问您是不是忘了今晚……”

豪格猛地一拍大腿:“瞧我这记性!九渊,前些日子我帮了黄八爷个小忙,本来和他约好,今年端午去他宅中吃酒,没成想,我竟全然忘记了。”

黄八爷这个人陆九渊从未见过,但多次听豪格提起,他也并无任何怀疑:“既然如此,那今天这顿饭就先到此为止吧,杨兄,你去忙你的,日后喝酒的机会多得是。”

豪格深表歉意:“九渊,那就对不住了。这酒楼的凉糕做得倒是可口,你带回去给阿朱尝尝。”

“放心吧。”

豪格点了点头,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在那汉子的带领下,豪格一路疾行,来到了皇太极的书房之中。只见里面一个姿颜雄伟的人正端坐在书案附近,读着《史记》。豪格见到皇太极,快步向前,跪拜于地,请安道:“孩儿给父汗请安!”

这时皇太极将书放下,对豪格笑道:“起来吧!近来听说你一直想要去大凌河,调查明军的情况,可有此事?”

豪格道:“不错,孩儿心知大凌河的重要地位,若是想要成为天下之主,这大凌河就必须夺下,否则整个辽东不稳,孙承宗这个老东西坏得很,此行他想慢慢蚕食辽东,所以孩儿建议,必须速战速决,若是等他羽翼丰满,我们可就难办了。”

皇太极抚掌大笑道:“你此言有理,朕最近数月以来,一直未曾睡好,孙承宗经营辽东多年,比袁崇焕更熟悉辽东情况,可惜他不能为朕所用。对了,听闻你最近与几个蛮子交往不错,而且时常穿汉族衣服,你可要注意,别被人抓住把柄,告你勾结明廷。”

豪格听闻惊得一身冷汗,他认为自己隐藏得不错,即便是身边心腹也就几个知道自己的行踪,可皇太极似乎对自己的行踪十分了解,只怕是自己身边藏有内奸。如果是被敌人获知了消息,自己则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丧命或许也只在一念之间。

皇太极见他迟迟不语,知道他心中所思,却未点破,只是淡淡道:“朕并非反对你与蛮子接触,只是如今天下大乱,你要分清敌我,要知道自己是女真的勇士,你的命要为女真时刻献出。此次大凌河之行,朕准你去,需要什么你可便宜从事,朕无不应允,但就有一条,你要记住!”

豪格问道:“父汗,要儿臣记住什么?”

皇太极起身道:“无论成败与否,记得给为父平安回来!”皇太极虽然很关心大凌河的情况,但他心里清楚,自己儿子的安危更为重要。

豪格听了,无比用力地点了点头:“父汗尽管放心,孩儿定会平安无事。”

豪格听罢皇太极的嘱托,内心觉得异常温暖,平日里父汗虽不苟言笑,十分威严,但从细微处仍能发现他关爱晚辈的若软内心。有了皇太极的支持,豪格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豪格离开之后,故意找了一间酒馆,他要了很多酒,为了不被陆九渊怀疑他前去赴宴,他必须喝得微醺,才能去找陆九渊。陆九渊见豪格虽一身酒气,却急匆匆地来找自己,以为是有什么要紧事,忙问道:“杨兄,这么晚了还来找我,到底发生了何事?若需在下帮忙,不妨直言。”

豪格故作不愿道:“九渊,此事,有些棘手,愚兄怎敢劳烦你。”

陆九渊见豪格卖起关子,哪里知道他是故意的:“杨兄,你就说吧,无论刀山火海,只要你需要,我绝不会眨一下眼的!”

豪格语气无奈地说:“是这样的,刚刚黄八爷和我提起,他认识一位朝鲜商人,见大凌河城修建,急需银两,就想捐赠十万两白银,帮助朝廷修城。他们希望我能帮忙走一趟,可是你说我与大凌河城的守军,素未谋面,这要是前去,没个人帮忙介绍,万一把我当作奸细抓起来,可如何是好?”

陆九渊思索半晌道:“此事不算太难,当年参与救袁督师时,我曾经与袁督师手下一个文士相识,此人名叫李乾,现在祖大寿将军麾下,充当幕僚。我可以给其修书一封,陈明要害,相信此行不会有意外。”

豪格顿时面露喜色,笑道:“九渊如此慷慨相助,愚兄替大凌河的军民,谢谢你的帮助!”

陆九渊道:“杨兄这是什么话,国家危难之间,身为大明子民,理当为国为民,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杨兄,你说不是吗?”

豪格称赞道:“贤弟一番赤子之心,愚兄佩服!”

数日之后,豪格携带陆九渊的亲笔书信,带着十八个“血滴子”成员,以及一箱银两,赶赴大凌河城,临别之际,陆九渊与阿朱在南门口,为豪格送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