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三章 王部堂(1/2)
胡宗宪对当今的顺天府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很是好奇,当天在通州吃饭喝酒,翌日赶路进京,他都在打问情况。
王言很耐心的给胡宗宪详细交代了一番,算是提前做工作交接了。
早在以前王言做大兴知县的时候,就已经事实上的影响了整个顺天府的发展,等到了他总领整个顺天府之后,开始影响的就是顺天府周边地区了。
所以经过了将近六年的发展,在王言充分开发大明帝国的潜力的情况之下,上马了各种的大项目。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因为中途担负起了东南平倭的开支,王言几乎把整个顺天府都给翻新了一遍。
也是因为京城的大繁荣,虹吸了周边地区的劳动力以及经济。毕竟那么多的项目,只靠顺天府的百姓是无法做到的。哪里都要用人,顺天府就那么多的人,哪里够用么。
又因为顺天府的环境清明,没有深重的剥削,百姓们想方设法的留在这里。再加上清田查口的原因,导致在这六年的时间之中,整个顺天府的人口从一百二十万口,达到了二百四十余万口。
同时也因为人口的增多,王言进行了城市的扩建、改造工程,京城的东城、南城两个方向,在城墙之外出现了大量的新住宅。
在城内,王言拆迁了一些老旧的片区,借助着水泥、砖石之力,盖起了二三层的小楼,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城内的土地利用率,也造就了一批大明时代因为拆迁而富起来的寻常百姓。
也只能是拆寻常百姓的房子,毕竟王言要是去西城搞拆迁,那些大户人家得死死的要钱,还能聚集起来鼓噪生事,麻烦多的很。非得成片成片的抄家,否则根本别想办成事儿……
人多了,需要的各种基础生活物资,以及其他的各种有用没用的商品的需要当然也要加大,自然促进了商业的更大繁荣。
商业繁荣,需要生产的东西就要多,于是也就有了水陆运输的繁荣,以及小作坊的扩张,由此形成颇具规模的工厂,对于劳动力就有了更多的需要。
那么这些新增加的外来人口,也就有了去处,能够赚取钱财生活下去。
而为了保障百姓们的收入,遏制大户们的剥削,综合整个顺天府的各方面的条件,王言制定了最低收入标准,同时也引入了七天休一天的假期,不休要补钱。
据统计,大多数的百姓都是不休假的,他们要多赚假期的那些钱。只有少数人,他们选择假期,选择在这一天里去集市逛逛,去听听曲,看看戏,去城外走一走,去河边钓钓鱼,总之就是开始享受生活……
百姓们都赚到了钱,自然要花销,于是整个顺天府也就自然而然的运转了起来。
而在顺天府的广大的农村地区,百姓们的日子也好了很多。最直观的,就是家家户户的房子都升级成了砖瓦房。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家的窗户,都是换上了价格还没有压下来的玻璃窗。
这是因为他们整体负担的税赋减少,再加上持续了六年到现在仍旧没有停止的大建设,百姓们在农闲的时候都能去干活赚钱,给钱相当痛快,明码标价,按月结现钱,着急要钱也能自己跟那些小吏商量提前结算。
但要是谁敢不给结钱,谁敢无故克扣,不用急,不用气,更不用慌,一路向上告就行了。小吏不办事儿,上面还有不入流的监督工程的官员,还不办事儿上面还有负责工程的小官儿。
一般到负责工程的官员,下边百姓的问题就全都能解决了。否则再往上告一级,就得做记录了,就要跟顺天府报备了。王言的目光,也将随之落过去,真正的大恐怖就到位了。
所以一般而言,下边的问题都能妥善解决。真有过分的,也捂不住盖子,不可能捂住所有人的嘴。但凡有点儿风声,最终都能到王言这里。
王言听到了什么风声,只要安排人随意一打探,也就什么都知道了……
百姓们如此赚了钱,也就开始置办衣食住行之类的,提升生活水平。再加上人们的攀比心,你加盖了房子,我家也要盖,还要盖的好。就如此,实现了整个顺天府的百姓房屋的换代。
同时因为百姓们也富裕起来的缘故,原本不起眼的乡村经济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乡村的卖货郎是早就有的,一方面收购,一方面售卖。现在百姓们有钱了,可以买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了,货郎们也就承担了这种分销的工作。
以前是人扛驴背,现在最低起步得有个驴驮着货物,更多的是赶上了大车。他们承担了深度开发乡村市场的重任,搭建销售网络,将更多的产品销售出去。
同时百姓们的产出也在提高,这就要说回到大贪官王言的养殖大业了。
到目前为止,王言至少砸了两百万两银子到养殖的事情上。六年的时间下来,母猪生小猪,小猪长大被吃肉卖钱,又有做种猪,又生小猪。另一边是鸡生蛋,蛋生鸡……如此循环下来,整个顺天府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点儿家禽了。
有家禽,就能下蛋,能拔毛。这都是能卖钱的东西。养殖到今天,这些家禽早都是完全属于百姓的了。
王言在顺天府还有更加庞大的养殖场,他有好几个山头,山上种了各种草木恢复生态,也弄了不少附加的果树作为经济作物。
漫山遍野的溜达猪,走地鸡……养殖、经营的百姓都上万人了……
如此再加上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综合算下来,百姓们的收入比王言上位之前几乎是翻了一番的。
这还只是在顺天府的范围内,事实上顺天府周边区域的百姓这几年的日子过的也不错,顺天府人口增长的相当一部分助力就是他们。
甚至有百姓为了少缴税,把顺天府的界碑给私自挪了出去,为了这事儿王言也是没少打官司……
而顺天府的发展,又带动了整个天下的进步,既是虹吸,也是引领。
作为绝对的政治经济中心,京城就是风向标,哪怕古旧的官僚们还没反应过来,但商人们却已经开始积极跟进了。
顺天府庞大的货物吞吐,吸引着天下的商人。顺天府的经济发展带动的生产进步,带动的一系列的小的革新、创新,带动的各种的差异化竞争的产品的出现,又被这聚集而来的商人们带到其他地区。
可以说,目前的大明已经完全的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运动,工商业开始蓬勃起来……
这就是王言的功劳了,他给天下人打了个样。用实实在在的现实,告诉人们,不必要搜刮百姓,把盘子做大,让百姓富有,能从百姓身上赚到更多的钱。
重点一定是在从百姓身上赚更多的钱,因为权贵大户们,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们,再是嚷嚷着变法改革,也没有说是想让百姓富贵的,而是让百姓安稳,让百姓不生事,不压抑着准备着造反,老老实实的给老爷们当牛做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