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974章 白鹿部落推广

第974章 白鹿部落推广(1/2)

目录

开春后新气象。农户春耕缺畜力,发明“换工券”:张家帮李家犁地,记券一张,秋收后李家帮张家收割兑还。后来连牲口都上了券——王家的牛帮李家驮货,记“牛工券”半张。

叶明最欣慰是学堂变化。蒙童背诗一首得“文券”一张,攒十张兑笔墨。有顽童为兑风筝,竟背下整本《千字文》。后来先生们联名,给“文券”定官价:十张抵一税券。

五月汛期,小券体系面临大考。洪水冲垮粮道,官仓存粮告急。叶明启用“灾害券”——紫印临时券,承诺灾后兑付。

百姓起初不敢收,直到见其其格用灾害券买米。她真银付账,却按券价售出,赔本赚吆喝。

大家这才信了,灾害券渐渐流通。灾民修堤也领灾害券,直接兑粮吃饭,省去中间兑汇。

灾后重建时,小券显奇效。工匠领工券干活,农民用粮券支付,商户捐物料券助工。最后核算,竟比全用现银省三成开支——因免去层层兑耗。

中秋夜,叶明巡市。见孩童用糖券换灯笼券,老人拿退休券听书,连乞丐都攒“善意券”换薄粥。金融的根须,已深扎进市井烟火。

回到府衙,其其格呈上账本:小券流通量超白银七倍,税银反增四成。

叶明轻笑:“银在库中是死水,券在民间是活泉。”

几天后,白鹿部落的阿木尔族长盯着叶明递来的“食券”,粗糙的手指捻着那张滑溜溜的纸片,眉头皱成山疙瘩:“叶大人,这花纸片能换粮?俺们只认盐巴和皮子!”

叶明也不急,让随从抬进十袋青稞:“阿叔,这些粮不用银钱买,用劳动换。您带人修三里水渠,我给三百张工券,一张券兑十斤粮。”

部落汉子们围着粮袋窃窃私语。少年巴特尔突然喊道:“俺修!但要先兑一半粮!”叶明笑着点头:“成!立字据,按手印。”

三日后水渠完工,巴特尔攥着工券第一个冲到粮车前。兑粮吏却摇头:“你这券是丙等,一券兑八斤。”少年急眼:“说好十斤的!”其其格忙解释:“你们修渠慢了半天,按规矩降等了。”

阿木尔族长气得要撕券,叶明却道:“且慢!这批券虽降等,但能兑盐铁。”说着打开新货箱——雪白的盐块、锃亮的铁锅,都是部落紧缺物。

长老们心动却犹豫:“盐价咋算?”叶明展开展“兑率图”:一张丙等工券兑半斤盐或三根铁钉。巴特尔机灵,算出修渠挣的券能换盐二十斤,比以往卖皮子划算。

首批兑换很成功,但新问题接踵而至。部落妇女拒收“布券”,坚持要实物布匹。叶明便让孙娘子带织工进部落,现场演示“布券兑布”:交券量尺寸,当场剪布。妇女们摸着鲜亮棉布,终于信了。

最棘手的是部落不信官府记账。叶明想出“双联券”:一联给部落自存,一联官府备案。兑货时两联对印,差一丝都不兑。阿木尔族长满意了:“这法子公道,谁也别想赖!”

转眼到雪季,部落缺粮危机再现。往年这时要杀牲度荒,叶明紧急调来“借粮券”:现在借一石粮,来年还一石二。长老们争论整夜,最终画押借券——毕竟保牲口要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