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风云变幻(1/2)
寒风卷着残雪,掠过京郊的官道。
一辆半旧的青篷马车在一队护卫的簇拥下,不紧不慢地行驶着。
车内,原翰林院典簿许之言正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膝头。
他面容清癯,约莫四十上下年纪,眼神开阖间带着几分书卷气的沉静,又隐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
离京前夜,内阁首辅大人的谆谆嘱托犹在耳边:
“之言啊,此去青田,明为县令,实则为陛下耳目。”
“那大同村县子顾洲远,年纪轻轻,闹出的动静却不小。”
“改良农具、献策灭蝗、发现培育新粮种……”
“如今更是在其封地大兴工坊,聚拢流民,甚至操练乡勇。”
“还有其身后貌似有一条未知渠道,能够买来海量的粮食,探子几番查验,竟没摸出粮食来源。”
“御风司报来的条陈,都快摞成山了。”
“陛下爱其才,却也不免心生疑虑,此人底细,务必要查个明白。”
“切记,暗中查访,勿要打草惊蛇,一切需有真凭实据。”
官员赴任即便是再赶时间,一般也都是要过了正月十五。
陛下这回嘱他初二便出京赶路,可以想见,这顾县子所做之事定然已经触碰到陛下的逆鳞了。
他这些日子也对顾洲远做了不少功课。
这顾县子的确是个有大才学的人,他所作的那些诗词,在京城读书人之中极受追捧。
不少人将其视为表率,便是帝师苏师傅,也是对其交口称赞。
他许之言作为一个接受正统教育的读书人,对顾洲远的才气,那也是打心底佩服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人不仅才学出众,竟还精通农事。
不仅改良了农具,还花费心力培育出了新品种作物,那棉花跟木薯能让天下多少百姓免受饥寒之苦,要说他功在千秋也丝毫不为过。
可御风司传来的消息又将此人光辉的形象上笼罩了一层迷雾。
目无王法,当众杀害御风司总旗,以各种手段笼络当地官员。
聚拢流民、操练私兵、结党营私、在经济上过度扩张、干涉地方政务、不遵守朝廷礼仪制度……
这些朝廷眼目网罗的罪名,单是其中一条被坐实了,那都够人好好喝一壶的了。
这顾爵爷倒是把那些皇家忌讳都给占齐了。
不过陛下如今的态度模棱两可。
据说五公主力保顾县子。
还有帝师苏文渊也为大同县子说了不少好话。
这才有了把他从翰林院拎出来,调任青田县令的事儿发生。
许之言掀开车帘一角,望着窗外被积雪覆盖的田野和远山,目光深邃。
顾洲远……本官倒要好好看看,你是真如帝师所言那般一心为民的奇才,还是像御风司奏报上说的那样,是个包藏祸心的狡黠之徒……
与此同时,宫城深处,暖阁内檀香袅袅。
大太监魏瑾小心翼翼地替皇帝斟上一杯热茶,声音又轻又缓:“陛下,老奴倒有个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