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589章 薄李双贤协同测速,蒸汽拖船齐头并进

第589章 薄李双贤协同测速,蒸汽拖船齐头并进(1/2)

目录

20:30,12号烽火台已恢复了死寂。

石台上没有火光,木屋里没有声息,只有那匹被迷晕的马还拴在桩上。

谁也想不到,这座扼守要道的烽燧,已在暗夜中换了主人。

“你俩留守在此,明日黎明和黄昏按时放平安火,我去给舰队报信!”

周大旺对老许和陈石头吩咐罢,便拎着一艘威呼船跳下水。

几乎每一座烽火台都有这样的单人划艇,顺流而下速度极快。

21:05时,周大旺到达舰队停泊点。

“禀将军!11、12号烽火台已全控!”周大旺在威呼船上报告。

“好!你去探桩组报到,带他们去定位暗桩。”

沈有容在薄珏号甲板上吩咐,然后就开始催促舰队准备启航。

探桩组的三艘唬船早已驶离编队,将舰队的其他船只远远甩在身后。

夜色里,五艘鹰船已率先调整好阵型,所有船都渐渐升起了帆,蒸汽拖船的明轮开始转动,准备驶向阿勒楚喀要塞。

21:15,旗舰薄珏号和蒸汽拖船共六艘蒸汽明轮船迅速调整阵型:

薄珏号居前领航,五艘蒸汽拖船分两侧呈“人”字排布,10艘火箭炮艇和5艘补给船按“前后间距一丈”的规制串联,每股串联绳用三股加粗麻绳拧成,绳头牢牢系在蒸汽船的绞盘桩上。

五艘鹰船在舰队前方开辟航道。

它们虽为桨帆动力,却凭借轻量化、尖头尖尾的船体设计与12名桨手的默契配合,在逆流中稳稳维持着高航速,根本无需蒸汽船拖拽。

桨手们踏着统一的节奏划桨,船帆全张以借夜风,航速竟比拖了十五艘漕船的蒸汽拖船还快了三成,像五只水鸟在暗夜里穿梭。

每艘鹰船船首都悬着一盏防风灯,燃的是煤油探照灯用的粗制煤油,而非明军旧式军用防风灯的蜂蜡或桐油松脂。

其亮度达150-200烛光,是旧式灯的5-8倍;有效照明射程六十余步,是旧式灯的十倍;

单次续航两个时辰,比旧式灯多一倍;且能抗三级风,黑烟量减少七成,即便夜风拂过,灯光也稳定不晃。

灯光透过特制的格栅,在水面投下三道扇形光带,专门探查暗礁与浅滩,发现异常便立刻用灯光信号回报:

短闪三下表示“前方有浅滩”,长闪两下则是“航道畅通”。

薄珏与李国助已并肩蹲在船舷,薄珏手持顶端拴铅坠的长杆,杆身每三尺刻一道痕,专司测量;

李国助则攥着怀表与夜光桦木浮标,负责计时与计算。

李国助将浮标轻轻抛入水中同时俯身注视怀表指针,专注计时。

薄珏双眼紧盯那枚泛着淡绿荧光的桦木浮标,见它顺着水流缓缓漂向船后。

待怀表指针转过一刻钟,李国助轻声提醒:“时辰到了!”

薄珏迅速用长杆抵住浮标,俯身读数:“浮标流过三丈六尺!”

李国助心算片刻,便得出结果:

“水流每刻钟三丈六尺,换算成日晷行程,便是每时辰三里!”

他又心算片刻,补充道,

“减去水流阻力,实际有效航速每时辰一里,比桨帆动力的漕船快两成。”

沈有容点头:“按此航速推进,注意每十里检查一次拖缆!”

21:30,舰队正式逆流启航。

薄珏号的炉膛喷出淡青色浓烟,明轮搅水的“咕噜”声沉稳有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