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双穿:一个无名小子的爱国梦 > 第473章 联合攻关

第473章 联合攻关(1/1)

目录

郑教授,量子光学团队负责人,四十出头,卷发因激动而凌乱。

他指着全息投影上复杂的光路图,指尖几乎要点到材料泰斗周院士的鼻尖:“周老!静态环境下的82%自愈率没有意义!‘死神瞳孔’在实战中承受的是每秒数十次的超高能脉冲轰击!是外层空间-180c到+150c的极限温度循环!”

“您现有的复合陶瓷基底,热膨胀系数哪怕有0.5pp(百万分之零点五)的批次差异,在长时间热应力积累下,镜面微形变叠加起来,我们追求的0.角秒的精度变成废纸!还有空间堆的次级中子流和伽马射线,对光学镀膜和传感器就是慢性侵蚀!这些系统内部的‘战争’,比外部的导弹更隐蔽,也更致命!”

李老的话像一盆冰水,瞬间让材料与光学的争论降温。

整个工作岛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嗡鸣。系统集成与电磁兼容性问题,如同无形的巨网,笼罩下来。

吴林和陈明站在争论圈外。

吴林没有立刻介入,他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目光沉静地扫过激辩的专家们,扫过“天枢”冰冷的巨构。

他深知自己并非技术权威,他的价值在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协作。他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无形压力,那是无数技术细节交织成的、足以令人窒息的复杂性。

但穿越这复杂,是唯一的道路。

“李老的问题,直指核心。”吴林的声音适时响起,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打破了沉默。

他迈步走到工作岛中央,目光诚恳地看向周院士、郑教授、李老,“各位前辈,‘苍穹之盾’是一个整体。‘玄甲’是盾,‘伏羲’是能量之源,‘死神瞳孔’是利刃,量子定位是眼睛。它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争论是为了找出最优解,是为了让这个整体更强,而非证明某一环节的绝对完美。”

他指向“天枢”基座,语气坚定:“S区就是我们共同的战场。我提议,立刻成立跨系统联合攻关组。周院士团队,进驻材料-能源耦合验证区,我需要四十八小时内,拿到‘玄甲’材料在模拟‘伏羲’矩阵瞬变强磁场环境下的综合热-力-辐照测试报告!郑教授团队,光学实验室同步开启全频谱电磁兼容性测试,模拟李老提出的所有干扰源场景,寻找最优的屏蔽、滤波和时序补偿方案!李老.....”

他看向能源老帅,“请您牵头,联合电磁屏蔽、材料、结构力学团队,主攻能源舱与光量子\/光学舱的‘隔离缓冲区’设计,七十二小时内,拿出三个具备工程可行性的方案!目标很明确:将系统内部相互干扰,降到‘南天门’计划要求的技术指标以下!”

他的话语清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时限紧迫。没有技术细节的指手画脚,只有对协作方向和目标的强力推动。

“同意!”

“就这么办!”

“好,我立刻协调人手!”

三位大拿几乎同时回应,脸上的争论之色被专注的凝重取代。

吴林的安排切中了要害,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框架。工作岛的气氛瞬间从胶着的争论场,转变为一个高速运转的联合指挥部。

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始快速交流,数据板在手中传递,初步的协同测试方案被快速勾勒出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