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双穿:一个无名小子的爱国梦 > 第474章 死亡瞳孔

第474章 死亡瞳孔(1/2)

目录

时间在巨大的车间里失去了昼夜的概念。

高强度的工作模糊了一切界限。

营养能量棒和浓得发苦的黑咖啡成了维持生理机能的标准配置。

困倦到极致时,在工作台旁展开的行军床上和衣躺下两三个小时。

吴林的指挥中心设在车间二层一个由高强度玻璃围成的观察平台上。

陆羽也来到这里,他要亲眼见证这次实验的效果。在这里,他只是负责观察,实际指挥权全部交给吴林。

这里视野开阔,能俯瞰整个“天枢”基座的装配进程。

巨大的战术屏幕上,各个关键节点的实时数据如同瀑布般奔流不息。

吴林此刻也更像一个调度员和后勤部长,而非技术指挥官。

桌上的通讯器和内部网络终端几乎时刻处于激活状态。

“吴总!耦合验证区紧急报告!”陈明沙哑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第三批次‘玄甲’样品在叠加‘伏羲’矩阵模拟瞬变磁场后,高温应力区检测到0.8微米的非预期晶界滑移!周院士团队请求启动紧急预案‘织女’,使用离子束进行原位修复尝试!”

吴林目光快速扫过屏幕上周院士团队共享的实时微观结构图像和数据流。

“批准启动‘织女’预案!通知材料中心,立刻按周老提供的优化配方,启动第四批次‘玄甲’样品制备,优先级提到最高!所有相关测试资源向耦合区倾斜!陈工,你亲自协调,确保修复过程数据完整记录,两小时后我要初步评估报告!”他的指令迅速而果断,为技术团队扫清障碍。

刚处理完这边,李老略显疲惫但依旧亢奋的脸出现在视频窗口:“吴总!‘隔离缓冲区’初版复合结构设计出来了!法拉第笼+主动超导磁阱!理论屏蔽效能99.99%!”

吴林立刻调出“天枢”内部结构的三维模型,目光如电般扫视着能源舱与光学舱之间的区域。“李老,看d7区到E3区之间的非承力支撑框架!能否进行拓扑优化?掏空内部,替换为蜂窝状高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组的王工在线吗?立刻请他介入计算,评估减重方案的结构强度和可行性!三十分钟内给我初步反馈!”他不懂复合材料的应力计算,但他知道哪里可能有冗余空间,并快速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

他随即切入郑教授团队的通讯窗口:“郑教授,电磁兼容测试进展如何?李老那边缓冲区有眉目了,你们模拟结果出来没?”

屏幕那头的郑教授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但眼神亮得惊人:“吴总!刚完成第十一轮全频段模拟!在初步复合屏蔽结构模型下,叠加了我们设计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后,光量子纠缠定位系统的信号延迟波动…远低于指标要求!关键频段的干扰强度降低了三个数量级!可行!这个方向可行!”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吴林:“非常好!立刻将你们的详细测试数据和滤波算法参数同步给李老团队!通知镜面精密控制组,准备接入模拟信号,进行首次带屏蔽环境的闭环响应测试!我们需要验证实际控制精度!”他下达指令,推动技术闭环的完成。

在下方车间,一组工程师正用吊装设备,将第一批次通过严格筛选和耦合测试的“玄甲”复合陶瓷镜面基板,精准地嵌入“天枢”基座那蜂巢状的预留槽位中。

银灰色的基板在强光灯下反射着冷硬光泽,标志着关键一步的突破。

时间,就在这无数次的警报、失败、调整、协同验证、再突破的循环中,被强行推进。

巨大的S区装配车间,此刻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陷入令人窒息的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被无形的磁石吸引,牢牢钉在车间中央那个庞然巨物——“苍穹之盾”初号试验平台上。

它不再是图纸上的线条,不再是全息投影中的幻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