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这是什么炮(1/2)
“光是契奴闹事算什么?要让各国使节都跳起来!高大人,你那边安排得如何?”
高廷彝阴测测一笑。
“放心,海盗已经准备就绪。明日就打着官军旗号击沉倭国、琉球的商船。等消息传到京城,看朱翊钧如何向各国交代!”
“妙!”
严嵩拍案叫绝。
“赵文华,礼部那边你要做好准备。等商船一出事,立刻煽动各国使节闹事,越大越好!”
赵文华躬身道。
“下官已经备好厚礼,倭国副使松平忠久贪财好色,只要稍加撩拨...”
严世蕃突然打断。
“等等!光是外患还不够,要给他扣个谋反的帽子!鄢大人,你与罗大人下江南后,务必散播消息,就说朱翊钧勾结倭寇意图在江南称帝!”
鄢懋卿眼中带着狠毒。
“下官已经想好,等倭寇上岸,就说是朱翊钧暗中引来的。到时候再找几个证人,保管他百口莫辩!”
密室中响起一阵阴冷的笑声。
严嵩环视众人,缓缓道。
“记住,这次不是他死就是我们亡。
朱翊钧变法若成,海商之利尽归朝廷,我们这些人...”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严世蕃补充道。
“等乱起来后,我会安排山贼冒充乡民,直接...”
他压低声音。
“把朱翊钧剁了!就说是百姓恨透了他的变法,这叫作法自毙!”
众人相视而笑,举杯共饮。烛光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扭曲如鬼魅。
与此同时,江南台州大营。
寒风呼啸,夜雾弥漫。
胡宗宪裹紧大氅,却仍抵不住双腿传来的钻心疼痛。
他强撑着从卧榻上起身,凑近烛火查看军报。
“元敬,你看这里——”胡宗宪指着地图上一处海湾。
“倭寇主力从九州来援,必走这条水道。我们若在此设伏...”
戚继光眉头紧锁。
“部堂,末将总觉得有些蹊跷。倭寇来得太快,像是早有准备。”
胡宗宪苦笑。
“是啊,幸好有义商提前报信,否则...”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染了血丝。
戚继光连忙扶住他。
“部堂保重身体!”
胡宗宪摆摆手。
“无妨。
这次若能全歼倭寇,也算对得起朝廷了。”
他望向帐外漆黑的夜色,喃喃道。
“只是严阁老那边...”
话音未落,前哨飞驰入营。
“报——紧急军情!”
胡宗宪与戚继光同时变色。
展开军报一看,胡宗宪双手颤抖。
“这...这怎么可能?”
戚继光也倒吸一口凉气。
“倭寇分兵三路?还有山贼截断退路?”
胡宗宪猛地站起,又因腿痛踉跄了一下。
“快!传令全军立即向天台山撤退!”
戚继光抱拳。
“末将去安排断后!”
说完飞奔出帐。
帐外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
胡宗宪呆立原地,任由雨水打湿衣袍。亲卫队长张诚焦急道。
“部堂,快进帐避雨!”
胡宗宪却恍若未闻,仰天大笑。
“哈哈哈...好一个严嵩!好一个借刀杀人!”
笑声戛然而止,他猛地抽出佩剑。
“部堂不可!”
张诚扑上去夺剑,却被划伤手臂。
胡宗宪颓然跪地。
“张某无能,连累三军...你们快走,走得远远的...”
“部堂!留得青山在啊!”
张诚跪地哭求。
胡宗宪摇头,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
“把这个...交给朱大人...”
话音未落,一口鲜血喷出,染红了密信。
暴雨中,戚继光匆匆赶回,见状大惊。
“部堂!”
胡宗宪气若游丝。
“元敬...带弟兄们...活下去...”
手一松,佩剑当啷落地。
戚继光虎目含泪,抓起密信塞入怀中,厉声道。
“张诚,护送部堂遗体先走!我来断后!”
杭州的午后,阴云低垂,仿佛随时会压垮这座江南名城。
朱翊钧站在西湖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目光却落在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
“大人,您已经沉默许久了。”
李贽站在他身侧,青衫被湖风吹得猎猎作响。
“开设丝绸交易栈的事,您真的不再考虑?”
朱翊钧收回目光,摇了摇头。
“本官总觉得心神不宁,像是要出什么大事。”
他顿了顿。
“李兄,你说这变法之路,我们走得对吗?”
李贽闻言轻笑。
“大人何出此言?时势如流水,不进则退。即便大人不变法,也总会有人去做。只是到那时,恐怕就不是这般温和手段了。”
“可皇庄那边...”
朱翊钧眉头紧锁。
“那些宗室勋贵死咬着不放,再这样下去,变法怕是要止步于此了。”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两人回头,只见张居正快步走来,素来沉稳的脸上竟带着几分凝重。
“张阁老?”
朱翊钧心头一紧。
张居正没有寒暄,直接从袖中取出一封急报。
“台州急报,刚到的。”
朱翊钧接过,与李贽一同展开。纸上的墨迹还未干透,显然是快马加鞭送来的。只扫了一眼,李贽便惊呼出声。
“败了?!”
“果然...”
朱翊钧长叹一声,手指不自觉地收紧,将信纸捏出了褶皱。
“本官就说要出事。”
张居正沉声道。
“倭寇此次出兵迅疾,战法娴熟多变。
胡宗宪和戚继光怕是...顶不住了。”
“本官早提醒过胡宗宪!”
朱翊钧猛地转身,湖面映出他铁青的脸色。
“他偏不信倭寇会从台州登陆!”
“现在说这些已无意义。”
张居正摇头。
“当务之急是收拾残局。”
朱翊钧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恢复冷静。
“本官亲自去台州。朝中变法之事,就劳张阁老多费心了。”
“大人放心。”
张居正点头。
“我已派人去各藩王郡王府邸抄录投献册,给宗人府去了公文。
一个月内,必能摸清江南四省的情况。”
“好。”
朱翊钧苦笑。
“在大明做事,总是这般意外频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