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乱世边军一小卒 > 第418章 争论不休

第418章 争论不休(1/2)

目录

武周城外大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联军士气如虹。

赵暮云并未给兀良哈和巴特尔的残部丝毫喘息的机会。

挟大胜之威,立刻挥师北上,剑指依旧被鞑子占据的静边军和镇狄堡。

这两处乃是朔州北部的重要军堡,扼守清水河谷的要害之地。

鞑子南下时留守兵力不多,但凭借险要地势负隅顽抗,如同两颗钉子楔入边境。

赵暮云用兵,最擅长的便是以强击弱,以众凌寡。

他命钟猛和石勇两部步卒为攻城主力,林丰的蔚州军进行火力覆盖,对静边军展开了雷霆般的攻势。

而胤稷带来的两万晋王军,以及裴伦的麟州军,原地休整。

用赵暮云的话来说就是河东的事由河东的兵马自己解决。

三千步兵举着盾牌顶着箭矢滚木,结成军阵稳步推进,如同移动的城墙。

二千把复合弓则对堡墙上的守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物理杀伤。

镇狄堡的鞑子试图出城救援,被武尚志和郭洛的骑兵半途截杀,溃败而回。

战斗并无太多悬念。

在绝对的实力和高昂的士气面前,鞑子的顽抗显得苍白无力。

不过数日,静边军堡头便插上了大胤的旗帜。

镇狄堡守军见援军无望,孤城难守,在象征性抵抗后,于夜间弃城而逃,向北遁入茫茫草原。

骑兵营和斥候营纵马追击,清扫残敌。

最终将边境线重新推回了鞑子大举南下之前的状态。

失陷已久的国土得以光复,被鞑子践踏的边关重新飘扬起了大胤的旗帜。

朔、蔚、银等边境地区的百姓奔走相告,箪食壶浆前来犒劳大军。

赵暮云和他的镇北军声望在河东道北部地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胜利的喜悦弥漫在联军大营。

然而,来自随晋王大军向京师进发的“临时朝廷”旨意,如同冷水泼面而来。

旨意以皇帝胤昭的名义下达,内容却显然是晋王胤曦的手笔:

一、嘉奖赵暮云及联军收复失地之功。

二、命世子胤稷即刻率领所属河东兵马,脱离联军,南下归建,参与对西京李金刚的平叛作战。

三、命镇北将军、河东节度使赵暮云一个月之内南下京师,参与作战,并支援一批震天雷助战。

四、原河东节度使裴伦调任兵部尚书,即刻赴“临时朝廷”行在履职。

这道旨意,可谓釜底抽薪。

既分化联军,又索要武器,还要调走熟悉河东情况且与赵暮云关系亲密的裴伦。

赵暮云不动声色,召集了麾下所有核心文武于帅帐议事。

当众宣读完旨意后,帐内顿时一片沉寂,气氛压抑。

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范南和裴伦之间来回扫视。

大军在武周城大胜之后,范南带着一帮原校尉府的官员也来到了朔州办公。

他的麾下,聚集了赵文、黄常、马应(原武周县令)、慕容虎(调入校尉府任职)、桓魁、裴辽、杜仲等一众官员,全力主持校尉府民政。

当初,范南还是兵部侍郎的时候,主持河东道第一次与折兰王的大战,结果太过于自负,折损近一万大军。

时任河东节度使的裴伦趁机联合弹劾范南,赵暮云以功劳与裴伦做交易换来范南从全家抄斩改为流放岭南。

而范南的女儿范冰冰,一个官宦之家的千金,竟然也沦为青楼的琴女。

范南和裴伦此刻同时出现在赵暮云这里,难免不会有冲突。

而裴伦脸色变幻,心中忐忑。

赵暮云把范南从岭南捞回来担任谋主之事,着实让裴伦有些惊讶。

不过,他很快被眼前这个圣旨的内容发愁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