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327章 百草堂之刺蒺藜

第327章 百草堂之刺蒺藜(2/2)

目录

林婉儿接过王宁手里的刺蒺藜粉,又加了些补骨脂粉,用适量的白酒调成糊状:“您每天晚上睡前,把药敷在白斑处,用纱布包好,第二天早上洗掉。记住,敷药后别晒太阳,免得皮肤发红。”

老周头接过调好的药,紧紧攥在手里,眼眶有些发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要是我这病能好,一定好好感谢你们!”他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走出百草堂,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

林婉儿看着他的背影,对王宁说:“王大哥,孙玉国在镇上散布谣言,您可得多留意。我听说他最近在跟钱多多联系,好像要进一批便宜的药材。”

王宁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刺蒺藜粉:“我知道,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过只要我们用地道的药材,用心治病,村民们总会明白的。”窗外的雨渐渐小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柜台上的瓷瓶上,反射出淡淡的光。

秋雨过后的青柳镇,空气里带着泥土的腥气。百草堂的院子里,王雪正蹲在竹席前翻晒刺蒺藜,竹筛里的果实泛着浅黄的光,尖刺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亮。“姐,你看这批刺蒺藜多好,分果瓣个个饱满,比上次采的还要地道。”她抬头朝后厨喊,声音里满是欢喜。

张娜端着刚熬好的药汤走出来,白瓷碗里飘着淡淡的药香:“小雪,快别晒了,先把这碗刺蒺藜药膳喝了,补补身子。”她把碗递过去,“你哥说你这几天跟着采药材,累坏了,特意让我用刺蒺藜配着小米熬的。”

王雪接过碗,喝了一口,温热的药粥滑进喉咙,带着淡淡的草木香:“还是姐熬的好喝。对了,周伯今天该来复诊了吧?不知道他的白癜风怎么样了。”

话音刚落,门口就传来了老周头的笑声:“王大夫,王姑娘,我来啦!”只见老周头拄着拐杖走进来,脸上满是笑容,他撩起袖子,原本泛白的皮肤处,竟生出了淡淡的粉色,“你们看!这白斑真的变淡了!我这几天按婉儿姑娘说的,每天敷药,痒也止住了,夜里能睡安稳觉了!”

王宁从堂屋走出来,看到老周头胳膊上的变化,也露出了笑容:“周伯,太好了!看来这方子管用。再坚持敷一个月,说不定就能完全好起来。”他转身从药柜里取出刺蒺藜粉和补骨脂粉,“我再给您配点药,这次多加了些刺蒺藜,您回去继续敷。”

就在这时,济世堂的孙玉国突然闯了进来,他穿着件油亮的绸缎马褂,脸色阴沉,身后跟着刘二狗和郑钦文。“王宁,你别在这妖言惑众!”他指着老周头的胳膊,“这老东西的病根本没好,你就是用有毒的刺蒺藜骗他!”

老周头气得发抖,指着孙玉国骂道:“你胡说!我这病明明好转了,要不是你之前说这病治不好,我早就来百草堂了!”

孙玉国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个纸包,扔在柜台上:“大家快来看!这就是他用的刺蒺藜,我从钱多多那里买来的,里面全是未成熟的青果,还有杂质,吃了会中毒!”

村民们听到动静,纷纷围了过来,看到纸包里的刺蒺藜,都议论起来。“这不是百草堂用的刺蒺藜啊,我上次抓药的时候看过,比这个饱满多了。”“就是,孙掌柜怕不是在骗人吧?”

王宁捡起纸包里的刺蒺藜,放在手里看了看,又从瓷罐里取出自己炮制好的刺蒺藜,放在一起对比:“大家看,孙掌柜手里的刺蒺藜,分果瓣干瘪,还有不少青果,这是没成熟的,毒性大;而我们百草堂用的,都是成熟的果实,晒干后挑去了杂质,炮制得当,怎么会有毒?”

他又转身对钱多多说:“钱掌柜,你来说说,这纸包里的刺蒺藜,是不是你卖给孙玉国的?”

钱多多从人群里走出来,脸色发白,他看着孙玉国,又看了看村民们,终于鼓起勇气说:“是……是孙掌柜让我给他找的便宜刺蒺藜,还让我在里面混点未成熟的,说这样能省成本。他还威胁我,不让我告诉别人……”

孙玉国脸色瞬间变了,指着钱多多骂道:“你胡说!我什么时候让你这么做了?”

“你还敢狡辩!”刘二狗突然开口,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你让我去钱多多那里拿药材的字条,上面还有你的手印!你说只要把百草堂搞垮,就给我双倍的工钱!”

郑钦文也跟着点头:“对!我也能作证!你还让我们在镇上散布谣言,说百草堂的刺蒺藜有毒!”

村民们听了,都愤怒地看着孙玉国。“原来都是你在搞鬼!”“太黑心了,为了赚钱,竟然用劣质药材害我们!”“以后再也不去济世堂了!”

孙玉国看着愤怒的村民,吓得腿都软了,他想跑,却被村民们拦住了。“你不能走!你得给我们一个说法!”“把你卖的假药都退了!”

王宁走上前,对村民们说:“大家别激动。孙掌柜用劣质药材,散布谣言,确实不对,但我们治病救人,不是为了报复。只是希望他以后能明白,做药材生意,得讲良心,不能拿人的健康开玩笑。”

孙玉国看着王宁,满脸愧疚,他低下头,声音沙哑地说:“王大夫,我错了……我不该为了赚钱,用劣质药材,还散布谣言害你……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村民们见孙玉国认错,也渐渐平静下来。老周头走到孙玉国面前,说:“孙掌柜,你要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你看王大夫,用地道的药材,用心治病,我们才愿意相信他。”

孙玉国点点头,转身对钱多多说:“钱掌柜,你把我买的劣质药材都退了,再给百草堂送一批上好的刺蒺藜,算我的赔礼。”他又对刘二狗和郑钦文说:“你们也别跟着我了,以后找个正经活干,别再做这些缺德事了。”

刘二狗和郑钦文点点头,低着头走了。钱多多也赶紧说:“王大夫,我这就去给您送刺蒺藜,保证都是地道的好药材。”

村民们见事情解决了,也渐渐散去。王宁看着孙玉国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张娜走过来,递给他一碗药汤:“别想太多了,至少真相大白了,村民们也都明白了。”

王宁接过碗,喝了一口,抬头看着院子里晒着的刺蒺藜,说:“是啊,只要我们坚持用良心做药,用心治病,总有一天,大家都会明白,这带刺的蒺藜,是能守护健康的好药材。”

冬去春来,青柳镇外的荒坡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芽,一簇簇刺蒺藜的幼苗顶着露珠,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王宁带着几个村民蹲在地里,手里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给幼苗松土:“这刺蒺藜耐旱,不用多浇水,但得把草根除干净,不然会抢养分。”

村民李嫂子手里攥着除草的小锄头,笑着说:“王大夫,要不是您教我们种这药材,我们哪知道荒坡还能变宝地?去年我家种的半亩刺蒺藜,卖了钱还添了新家具呢!”

王雪背着装满种子的布包走过来,粗布裙角沾了点泥土,鬓边依旧别着晒干的金银花:“嫂子,这是今年的新种子,您种的时候记得间距留宽点,不然长得太密,果实会小。”她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种植笔记,“我哥说,等夏天果实成熟,咱们就自己炮制,既能保证药材地道,还能多赚点钱。”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林婉儿骑着马赶来,她穿件淡绿色的长衫,腰间的草药围裙随风飘动,手里还提着个药箱:“王大哥,我来啦!邻镇的药商听说咱们青柳镇的刺蒺藜地道,特意让我来订一批货呢!”

王宁站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满是笑容:“太好了!咱们的刺蒺藜能卖到邻镇,以后村民们的收入就更有保障了。”他指着荒坡上的幼苗,“你看,这一片都是村民们种的,再过几个月,就能采收了。”

林婉儿跳下马,走到地里,蹲下身子看着刺蒺藜幼苗:“这苗子长得真壮实,比去年的还好。对了,孙玉国最近怎么样了?我听说他在邻镇开了家小药铺,专门卖咱们的刺蒺藜。”

提到孙玉国,王宁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他上个月还来过大堂,说现在卖的都是地道药材,再也不敢掺假了。还说要跟咱们长期合作,从咱们这进刺蒺藜。”

王雪接过话茬:“可不是嘛!他现在说话客气多了,还跟我请教炮制刺蒺藜的方法呢。我哥说,知错能改就好,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没必要一直记着过去的事。”

这时,老周头拄着拐杖走过来,他穿着件新做的蓝布短褂,胳膊上的白斑已经完全消退,只剩下淡淡的粉色印记:“王大夫,婉儿姑娘,你们都在啊!我来看看这刺蒺藜,要是今年收成好,我也想种几亩。”他笑着说,“要不是这刺蒺藜,我这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呢!现在我身子骨硬朗了,还能帮着村民们除草呢!”

王宁拍了拍老周头的肩膀:“周伯,您要是想种,我明天就给您送种子。这刺蒺藜好养活,您在家门口就能种,不耽误干活。”

太阳渐渐升到头顶,荒坡上的村民们还在忙碌着,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里。张娜提着食盒走过来,里面装着刚做好的刺蒺藜馒头:“大家快歇歇,吃点东西再干。这是用刺蒺藜粉和面粉做的,既能填肚子,又能补身子。”

村民们围过来,拿起馒头咬了一口,满口都是淡淡的草木香。李嫂子笑着说:“张姑娘的手艺就是好,这馒头比城里卖的还好吃。以后咱们的刺蒺藜不光能入药,还能当粮食,真是个宝贝!”

林婉儿咬着馒头,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真没想到,去年还是一片荒坡,现在竟然成了宝地。这次蒺藜不仅治好了村民们的病,还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真是名副其实的‘医心草’啊!”

王宁望着荒坡上的刺蒺藜幼苗,眼神里满是欣慰:“其实不管是药材还是人,只要用心对待,总能开出好花,结出好果。这刺蒺藜带刺,却能治病救人;人也一样,难免会犯错,只要知错能改,就能走回正路。”

夕阳西下,荒坡上的刺蒺藜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回应着王宁的话。村民们扛着农具,说说笑笑地往回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宁和林婉儿、王雪、张娜站在荒坡上,望着远处的青柳镇,心里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随着刺蒺藜的成熟,青柳镇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而这带刺的药材,也会成为守护村民健康和幸福的“定心丸”,永远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