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330章 百草堂之枸橘

第330章 百草堂之枸橘(2/2)

目录

刘二见势不妙,想偷偷溜走,却被周大叔一把抓住胳膊:“你想跑?把话说清楚!”就在这时,孙玉国匆匆赶来,他穿着件深蓝色的绸缎长衫,头发梳得油亮,却掩不住脸上的慌乱。他看见围了这么多村民,赶紧上前拉住刘二:“你在这里闹什么!快跟我回去!”“孙掌柜的,你可算来了!”刘二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他们说你用寒凉药坑人!”孙玉国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瞪了刘二一眼,又看向王宁,语气带着几分生硬:“王药师,是我管教不严,让你见笑了。”

王宁看着他,叹了口气:“孙掌柜的,医者治病,讲究对症用药。枸橘性温,适合镇上的患者,你用寒凉药,只会适得其反。”他转身走进铺子,拿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半斤枸橘果实和一些枸橘叶,递给孙玉国,“这是我家的枸橘,你拿去用。果实三钱配紫苏叶二钱,水煎服;若是轻症,用叶子五钱煮水喝就行。记住,孕妇慎用幼果制成的枳实。”孙玉国接过布包,手指触到温热的枸橘果实,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只说了句:“多谢王药师。”

周围的村民见了,都夸王宁仁心,有人说:“还是百草堂的王药师靠谱!”还有人说:“孙掌柜的,你可得好好学学人家!”孙玉国拉着刘二,狼狈地离开了。周大叔走到王宁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王药师,你就是太好心了,他之前还让刘二折你的枸橘枝呢!”王宁笑了笑,指着后院的枸橘树:“树还能发芽,人也能回头。只要能治好镇上的患者,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林婉儿不知何时站在人群外,她穿着那件浅紫色衣裙,手里拿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新鲜的蒲公英。她看着王宁,眼里带着赞许:“你这步棋走得好,既化解了矛盾,又守住了医者的本分。”王雪凑过来,小声说:“哥,你就不怕孙掌柜的以后再找咱们麻烦?”王宁摸了摸她的头,指着柜台上的《本草纲目》:“医者仁心,只要咱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手里的药材,就不怕别人找麻烦。你看这枸橘,既能理气止痛,又能警醒咱们,用药要对症,做人要正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百草堂的药柜上,映得那些药包上的标签都泛着光。张阳把晒好的枸橘棘刺收进布袋子里,王雪继续捧着书学习,林婉儿帮着张娜整理刚采的蒲公英。远处,济世堂的灯也亮了起来,孙玉国正在里面,按照王宁说的方法,小心翼翼地熬着枸橘汤药,只是他的脸色,依旧有些复杂。

晨雾还没散尽,青溪镇的巷子里就飘着淡淡的药香。百草堂的灶房里,张阳正用纱布过滤枸橘汤药,橙黄色的药液顺着纱布滴进陶碗里,辛香混着紫苏的清苦,飘得满铺子都是。王雪蹲在柜台边,把晒干的枸橘棘刺分成小份,用棉纸包好,纸上还细心地写着“棘刺三钱,煎服理气”——这是她昨天跟王宁学的,知道棘刺虽功效弱于果实,却能在药材紧缺时救急。

“雪儿,把那包棘刺给我。”王宁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小药箱,“李婶昨天派人来说,腹胀好多了,但还有些食欲不振,我再去给她看看,顺便送些开胃的山楂丸。”王雪赶紧递过棘刺包,又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哥,这是我昨天采的野菊花,你带着,路上要是渴了,泡着喝能清热。”王宁笑着接过,摸了摸她的头,转身走进晨雾里。

刚走没几步,就看见孙玉国从对面的巷子里出来,手里也提着个药箱,脸色比前几天平和了不少。两人碰面,孙玉国愣了一下,随即拱手道:“王药师早。”王宁也拱手回礼:“孙掌柜早,这是要去给患者送药?”“是啊,”孙玉国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愧疚,“之前听了刘二的糊涂话,用了寒凉药,差点耽误了患者。多亏你送的枸橘,昨天给那几个腹泻的村民喝了药,今天早上他们来说,腹胀已经消了。”

王宁笑了笑:“都是为了治病救人,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对了,你用枸橘时,记得区分果实和叶子,孕妇可不能用幼果制成的枳实。”“我记着呢,”孙玉国从药箱里拿出张纸,“我还特意把你的嘱咐写下来了,贴在药柜上,免得忘了。”他顿了顿,又说,“之前让刘二折了你家的枸橘枝,我已经让他去后山补种了些枸橘苗,等长大了,再移栽到你家后院,算是赔罪。”

王宁没想到他会这么做,心里一暖:“孙掌柜客气了,只要咱们以后能互相帮衬,让镇上的人都能看好病,比什么都强。”两人正说着,忽然听见巷口传来呼喊:“王药师!孙掌柜!不好了!”只见村民赵大叔背着个孩子,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孩子脸色发白,嘴唇干裂,双手紧紧捂着肚子,疼得直哭。

“怎么了?”王宁赶紧上前,扶住孩子的手腕。脉象急促,孩子又说不出话,只一个劲地指着肚子。孙玉国也凑过来,掀开孩子的衣服一看,肚子胀得鼓鼓的,轻轻一按,孩子就哭得更厉害。“这是急性积滞,怕是吃了不消化的东西。”王宁皱起眉,“我药箱里只有山楂丸,没有枸橘果实,怎么办?”孙玉国也急了:“我药箱里的枸橘昨天都用完了,济世堂离这儿还有段路,回去取怕是来不及。”

就在这时,王雪从铺子里跑出来,手里举着个布包:“哥!我把棘刺带来了!你说过,棘刺能理气,虽然慢些,但能救急!”王宁眼睛一亮,赶紧接过布包,打开取出三钱棘刺,又从药箱里拿出些生姜和大枣:“孙掌柜,你家药箱里有砂锅吗?咱们找个地方,先把棘刺汤熬上。”孙玉国立刻点头:“前面有家茶馆,我去借砂锅!”

两人跟着赵大叔来到茶馆,借了个小砂锅,孙玉国生火,王宁则仔细清洗棘刺,去除上面的杂质。王雪在一旁给孩子喂温水,轻声安慰:“别怕,喝了药就不疼了。”很快,砂锅里的水开了,放入棘刺、生姜和大枣,辛香慢慢飘出来。孩子闻到药香,虽然还是哭,但情绪平静了些。赵大叔在一旁搓着手,着急地问:“王药师,这棘刺真的能管用吗?”“放心吧,”王宁一边搅拌药液,一边说,“枸橘全身都是宝,棘刺虽弱,却也能理气止痛,再加上生姜温胃,大枣补气血,适合孩子用。”

半个时辰后,药液熬好,放温后,王雪小心翼翼地喂孩子喝下。没过多久,孩子就说肚子不那么疼了,脸色也渐渐红润起来。赵大叔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王宁和孙玉国的手,一个劲地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孙玉国看着孩子,心里颇有感触:“以前总想着跟你争生意,却忘了医者的本分。以后咱们两家药铺,要是有什么紧缺的药材,就互相调剂,别再让患者遭罪了。”

王宁点点头:“好,咱们就这么说定了。等过些日子,咱们一起去后山看看,找个好地方,多种些枸橘,以后镇上再遇到积滞的病症,就不用愁药材了。”太阳渐渐升高,晨雾散去,青溪镇的石板路被晒得暖洋洋的。王宁提着药箱,孙玉国拿着砂锅,两人并肩往回走,时不时聊几句药材的事,之前的隔阂早已烟消云散。王雪跟在后面,看着两人的背影,心里暗暗高兴——她知道,以后青溪镇的药铺,再也不会有争斗了,只有一心为患者的医者。

回到百草堂,张娜早已做好了早饭,见王宁回来,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跟孙掌柜能解开误会。快吃饭吧,一会儿钱多多该送新的枸橘来了,他昨天派人来说,这次的果实比上次的还要好。”王宁坐下,拿起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看向窗外的枸橘树,枝头已经冒出了新的嫩芽,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他知道,这不仅是枸橘的新生,也是青溪镇医者仁心的新生。

霜降过后,青溪镇的风带了些凉意,却吹得百草堂后院的枸橘树愈发精神。那几株曾被折断枝桠的枸橘,如今已抽出半尺长的新枝,枝头还挂着几颗迟熟的青果,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王宁正蹲在树下,给新栽的枸橘苗培土——这些苗是刘二从后山移栽来的,如今已冒出嫩绿的芽,他特意在每株苗旁插了块小木牌,上面写着“枸橘:温性理气,孕妇慎用幼果”。

“哥,钱大叔来了!”王雪的声音从铺子前传来,带着雀跃。王宁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只见钱多多背着个大布包,笑容满面地走进后院,布包里还露着几串风干的枸橘果。“王药师,我从南方带了些枸橘干来,能存更久,以后镇上再遇到积滞的病症,就不愁没药了。”钱多多说着,把布包递给王宁,“对了,我还带了本手抄的《枳用药录》,里面记着不少枸橘的偏方,你看看能不能用。”

王宁接过布包和手抄本,心里一暖。这时,孙玉国也提着个竹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刚熬好的枸橘膏:“王药师,我按照你说的方法,用枸橘果加蜂蜜熬了些膏剂,方便老人和孩子服用,你尝尝看,味道怎么样。”王雪凑过来,拿起块枸橘膏尝了尝,眼睛一亮:“好吃!甜丝丝的,还有股枸橘的清香,比汤药好喝多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张娜端着刚泡好的枸橘叶茶走过来,给每人递了一杯:“这枸橘叶茶也不错,既能理气,又能解渴,以后夏天咱们就多泡些,给来药铺的村民喝。”林婉儿不知何时站在后院门口,她穿着件素色的棉裙,手里拿着幅画,画上正是百草堂的后院,几株枸橘树郁郁葱葱,树下几个身影谈笑风生。“我昨天闲来无事,画了幅画,送给你们。”林婉儿把画递过来,“以后青溪镇的枸橘,定会越长越好,你们的仁心,也该被记下来。”

王宁接过画,仔细看着,眼眶有些湿润。他想起几个月前,镇上突发积滞病症,药材告急,孙玉国使绊子,刘二折树枝,可最终,还是靠着枸橘这味温性良方,靠着大家的仁心,化解了危机,也解开了心结。“对了,孙掌柜,”王宁忽然想起什么,对孙玉国说,“咱们之前说要去后山种枸橘,明天天气好,咱们就带着村民一起去,多多种些,以后不仅咱们两家药铺能用,还能给镇上的村民分些,让大家都知道枸橘的好处。”孙玉国连连点头:“好!我这就回去准备工具,明天一早就来叫你。”

第二天一早,青溪镇的村民们扛着锄头,提着水桶,跟着王宁和孙玉国往后山走去。阳光洒在山间,照得漫山的草木都泛着光。大家选了块向阳的山坡,开始挖坑、栽苗、浇水,孩子们在一旁帮忙递树苗,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里。王雪一边栽苗,一边给村民们讲枸橘的药性:“这枸橘性温,能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要是家里有人腹胀、腹泻,用它的果实或叶子煮水喝,就能缓解,但孕妇可不能用它的幼果哦!”

村民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有人提问,王宁和孙玉国耐心地解答,林婉儿则在一旁记录,把枸橘的种植方法和用药禁忌都写下来,打算以后刻在石碑上,立在后山。日子一天天过去,后山的枸橘苗渐渐长大,青溪镇的村民们也都学会了用枸橘治病。每当有人腹胀、腹泻,就会去后山摘些枸橘叶或果实,煮水喝,效果立竿见影。百草堂和济世堂也成了好搭档,谁家缺了药材,就互相调剂,再也没有了之前的争斗。

这年冬天,青溪镇下了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小镇。百草堂的炉火烧得正旺,王宁、张娜、王雪、张阳围坐在炉边,喝着枸橘叶茶,看着窗外的雪景。林婉儿拿着刚画好的《青溪枸橘图》,笑着说:“明年春天,后山的枸橘就能开花了,到时候漫山都是白色的花,肯定好看。”王雪点点头,眼睛里满是期待:“等开花了,咱们就办个枸橘节,请镇上的村民都来后山赏花,再教大家怎么用枸橘做药膳,让更多人知道这味温性良方的好处。”

王宁看着家人和朋友,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枸橘不仅是一味药材,更是连接人心的纽带,它用自己的温性,温暖了青溪镇的人,也让医者仁心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窗外的雪还在下,铺子里的枸橘香却愈发浓郁,伴着欢声笑语,飘出百草堂,飘进青溪镇的雪夜里,也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目录
返回顶部